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江南自好筑金台,何事风花堕向淮。
若使两遭豺虎手,而今玉也有谁埋。
白话文翻译:
江南本来就适合建造金色的台阁,为什么要让风花雪月飘落到淮河呢?如果我曾两次遭遇豺狼与虎豹的魔爪,如今的美玉又有谁来掩埋呢?
注释:
- 江南:指中国长江以南地区,因水乡风光而闻名。
- 金台:指华丽的台阁,象征着美好、富贵的生活。
- 风花:指风景和花朵,常用来形容美好的自然景色或生活情趣。
- 淮:指淮河,位于长江与黄河之间的河流。
- 豺虎:豺狼与老虎,象征着凶恶的敌人或困境。
- 玉:象征美好、珍贵的事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文天祥(1236年—1283年),字君亮,号宋瑞,南宋末年著名的抗元诗人和政治家。他以忠义和气节著称,在元朝入侵南宋后,积极组织抗战,最后被俘而殉国。他的诗歌常表现出坚定的爱国情怀和深切的忧国忧民之情。
创作背景: 《至高沙》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破家亡之际,文天祥身处乱世,目睹国家的沦陷与民众的苦难,诗中流露出他对故国的热爱与对命运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至高沙》通过江南的美景与豺虎的凶狠对比,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现实的无奈。开篇提到江南的金台,体现了对繁华生活的追求;而接下来“何事风花堕向淮”,则暗示了美好事物的流失与破灭,表达了对社会动荡的痛惜。最后一句“若使两遭豺虎手,而今玉也有谁埋”,则更是将痛苦的经历与美好的理想形成鲜明对比,传达出一种无力与绝望。整首诗情感深沉,层层递进,表现出作者对国家与民众命运的关注,以及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江南自好筑金台”: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适合建设华丽的台阁,象征着繁荣与美好。
- “何事风花堕向淮”:感叹风花雪月等美好事物为何会随风而逝,流失到河流中,暗含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惋惜。
- “若使两遭豺虎手”:假设曾经遭遇两次恶劣的环境,比喻困境与磨难。
- “而今玉也有谁埋”:美玉象征着美好的事物,如今又有谁能够去掩埋这一切,表现了对现状的无奈与失落。
-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江南的繁华与豺虎的凶狠形成鲜明对比,突出诗人的情感。
- 象征:金台象征繁荣与美好,豺虎象征敌人和困境,玉则象征珍贵的理想与希望。
-
主题思想: 诗歌探讨了美好与现实之间的矛盾,表达了对国家、对家园的深切忧虑与对命运的感叹,体现了文天祥作为一位爱国者的情怀。
意象分析:
- 金台:象征繁荣与美好生活的向往。
- 风花:象征美好事物的流逝与消逝。
- 豺虎:象征外敌的侵略与内心的恐惧。
- 玉:象征珍贵的理想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江南”象征什么? A. 战争 B. 繁荣 C. 贫穷 D. 寂静
答案:B. 繁荣 -
“风花”在诗中代表什么? A. 友谊 B. 美好事物 C. 自然景色 D. 生活困扰
答案:B. 美好事物 -
豺虎象征着什么? A. 朋友 B. 敌人 C. 自然灾害 D. 财富
答案:B. 敌人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辛弃疾
- 《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王之涣
诗词对比:
- 文天祥的《至高沙》与辛弃疾的《青玉案》都表达了在乱世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现实的无奈,但辛弃疾更多是通过豪放的情感展现对国家的豪迈,而文天祥则更显得沉痛与深沉。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文天祥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