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

时间: 2025-01-27 03:35:01

外家虽是帝,当路且无亲。

(《读书志》)

白日只如哭,黄泉免恨无。

(哭贾岛,以下《吟窗杂录》)

身闲甘旨下,白发太平人。

同游芳草寺,见示白云诗。

(以下《海录碎事》)

犹祈启金口,一为动文权。

深山寺路千层石,竹杖棕鞋便可登。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外家虽是帝,当路且无亲。
读书志白日只如哭,黄泉免恨无。
哭贾岛,以下吟窗杂录身闲甘旨下,
白发太平人。同游芳草寺,见示白云诗。
以下海录碎事犹祈启金口,一为动文权。
深山寺路千层石,竹杖棕鞋便可登。

白话文翻译:

虽然外家是帝王,但在权力的道路上却没有亲人。
读书的志向在白天似乎只是在哭泣,
在黄泉之下不再有恨意。
为贾岛而哭,吟咏窗边的杂记,身处闲适的甘美之中,
有着白发的太平人。与友人在芳草寺游玩,看到他赠送的白云诗。
记录海边的琐事,仍然祈求能开启金口,一是为了文权的争斗。
深山的寺庙路上千层石阶,
只需竹杖和棕鞋便可攀登。

注释:

  • 外家:指外族或外家人,通常与权利关系相关。
  • 白日:白天,象征着光明与希望。
  • 黄泉:指阴间或死亡的地方,象征着对生死的思考。
  • 贾岛:唐代诗人,以其风格独特而著称。
  • 芳草寺:可能指某个具体的寺庙,代表清幽的环境。
  • 金口:指有权威的发言或文章。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得仁,唐代诗人,生于动荡时期。其诗风多表现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常常借景抒情,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一个关注社会变革与个人命运的时代,诗人通过对个人经历的反思,表达了对社会的感慨。

诗歌鉴赏:

此诗通过对比与反思的手法,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开头便引入了权力与亲情的缺失,犹如一把利刃,切割着诗人的内心。接着,诗人将读书的志向与哭泣相结合,形成强烈的对比,表达出对理想渺茫的感受。对贾岛的哭泣不仅是对友人的惋惜,也是对理想破灭的感叹。诗中提到的“芳草寺”则象征着清净与超脱,诗人似乎在追求一种心灵的宁静。

在后半部分,诗人记录琐事,反映出对生活的无奈与对文权争斗的无力感。最后的描写将注意力转向山寺的石阶,象征着攀登人生的艰难与坚持。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情感的抒发,深刻地揭示了个人在社会中的孤独与无奈,同时也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态度。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外家虽是帝,当路且无亲”:虽有权势,但无亲人之助,表达孤独感。
    • “读书志白日只如哭”:读书的理想与现实的悲哀形成鲜明对比。
    • “黄泉免恨无”:对死亡的理解与感悟,表达对生死的平和心态。
    • “哭贾岛”:为友人感到惋惜,反映出友情的珍贵。
    • “深山寺路千层石,竹杖棕鞋便可登”:通过描写登山之路,象征人生的艰难与坚持。
  • 修辞手法

    • 对比:将理想与现实进行对比,增强情感的冲击力。
    • 隐喻:通过“黄泉”隐喻对生死的思考。
    • 排比:多处使用排比增强诗意。
  •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对理想的渴望与现实的无奈,同时也反映出一种超脱的生命观。

意象分析:

  • 外家:象征权力与孤独。
  • 黄泉:生与死的哲学思考。
  • 芳草寺:宁静的心灵归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外家”指什么?

    • A. 亲近的人
    • B. 外族或外家人
    • C. 朋友
    • 答案: B
  2. “读书志白日只如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理想渺茫的悲哀
    • B. 欢欣鼓舞
    • C. 无所事事
    • 答案: A
  3. “深山寺路千层石”描绘了怎样的意象?

    • A. 轻松愉快
    • B. 艰难攀登的人生
    • C. 诗人的旅行
    • 答案: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鹿柴》
  • 杜甫的《春夜喜雨》

诗词对比:

  • 刘得仁的诗表现了对理想与现实矛盾的深思,而王维的《鹿柴》则更多展现了自然的宁静与人心的和谐。刘得仁的诗中更为明显的孤独感与对社会的反思,使其在情感深度上有着独特的表达。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