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莺出谷》
时间: 2025-02-04 15:33:5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东风潜启物,动息意皆新。此鸟从幽谷,依林报早春。出寒虽未及,振羽渐能频。稍类冲天鹤,多随折桂人。尊前喧有语,花里昼藏身。若向秾华处,馀禽不见亲。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东风悄然唤醒万物,动静之间一切都是新的。这只小鸟从幽深的山谷飞出,依偎在树林中,报讯春天的到来。虽然它还未完全摆脱寒冬,但它的羽翼已经开始频繁地振动。它稍微有些像那冲天的仙鹤,常常伴随那些折桂的人。在酒桌前,它喧闹着说着话,在花丛中则隐藏身影。如果飞向那繁盛的花处,其他的鸟儿似乎就看不见了。
注释:
- 东风:指春天的风,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 潜启物:静悄悄地唤醒万物。
- 幽谷:指深山峡谷,鸟儿栖息的地方。
- 依林:依偎在树林中。
- 振羽:振动翅膀,形容鸟儿开始活跃。
- 稍类冲天鹤:略微像飞向天空的仙鹤,比喻鸟儿的高飞。
- 折桂人:指获得荣誉的人,通常用来形容科举考试中成功的人。
- 尊前:酒桌前。
- 喧有语:喧闹地说话。
- 秾华处:繁盛的花朵处。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得仁,唐代诗人,字梦得,号海鸥,生平事迹不详。他以清新的笔触和细腻的观察见长,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莺出谷》创作于春天,正值万物复苏之际,诗人借鸟儿的飞出表达春天的气息,体现出对美好春光的向往和赞美。
诗歌鉴赏:
《莺出谷》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天来临时自然的变化和生机。诗中描绘了一只鸟从幽谷飞出的场景,象征着春天的到来。诗人以“东风”引入,暗示春天的温暖和万物复苏。鸟儿从寒冷的环境中振翅飞出,表现了生命的顽强和希望。诗中的“稍类冲天鹤”不仅描绘了鸟的优雅,更隐喻了人们对理想的追求。后面的“尊前喧有语”、“花里昼藏身”则展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东风潜启物:春风悄然无声地唤醒万物,暗示春天的到来。
- 动息意皆新:万物在春风的吹拂下,生机盎然,充满新的活力。
- 此鸟从幽谷:描绘小鸟从深山的谷中飞出,象征着希望与新生。
- 依林报早春:在树木中栖息,传递春天的消息。
- 出寒虽未及:虽然寒冷的天气还未完全结束。
- 振羽渐能频:鸟儿开始频繁地振动翅膀,象征着活力的恢复。
- 稍类冲天鹤:鸟儿略微像那飞向天空的仙鹤,表现它的高雅与自由。
- 多随折桂人:常常跟随那些得意的人,暗示鸟儿与人们的关系。
- 尊前喧有语:在酒桌上喧闹地交谈,描绘了热闹的场景。
- 花里昼藏身:在花丛中藏身,表现出鸟儿的隐秘与优雅。
- 若向秾华处:如果飞向繁盛的花朵处。
- 馀禽不见亲:其他鸟儿似乎看不见彼此,暗示孤独。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稍类冲天鹤”,将鸟儿比喻成仙鹤,增加了诗的美感。
- 拟人:鸟儿被赋予了“报告春天”的功能,使自然更富有情感。
- 对仗:如“尊前喧有语,花里昼藏身”,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描写春天的鸟儿,表达了对春天的渴望与生命的赞美,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诗人用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传达出一种乐观向上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东风:春天的象征,代表着温暖和新生。
- 幽谷:深谷,象征着隐秘和宁静。
- 鸟:生命与希望的象征,表现自由与活力。
- 花:美丽与繁荣的象征,代表春天的到来。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东风潜启物”意指什么?
- A. 春风悄然唤醒万物
- B. 东风带来寒冷
- C. 风速极快
-
“此鸟从幽谷”中的“幽谷”指的是:
- A. 大海
- B. 深山峡谷
- C. 平原
-
诗中提到的“折桂人”是指什么?
- A. 诗人
- B. 获得荣誉的人
- C. 仙人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 孟浩然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诗词对比:
- 《春晓》与《莺出谷》均描绘春天的景象,前者侧重晨曦的美丽,后者则强调鸟儿的活力与生机。两者都体现了春天带来的希望与生机,但表现手法不同。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诗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