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军》

时间: 2025-01-25 23:01:46

江岸今多啮,城居昔屡焚。

市人半伧父,竖子亦将军。

蛟哭金洲雨,猿啼玉观云。

周郎坟土上,回首泪成痕。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临江军
文天祥 〔宋代〕

江岸今多啮,城居昔屡焚。
市人半伧父,竖子亦将军。
蛟哭金洲雨,猿啼玉观云。
周郎坟土上,回首泪成痕。

白话文翻译:

如今江边多了啮齿的动物,曾经城市多次被焚毁。
市井的人大多已是白发苍苍的老人,年轻的小子们也成了将军。
蛟龙在金洲上哀哭,猿猴在玉观山上啼叫。
在周郎的坟墓上,回首往事,不禁泪水成痕。

注释:

  • (niè):咬,四处啃噬。
  • 伧父(cāngfù):形容年纪大的老人,亦可指长辈。
  • 竖子(shùzǐ):年轻人,通常指未成年的小男孩。
  • (jiāo):传说中的一种水生动物,此处象征哀伤。
  • 金洲:传说中的一个地方,意指金色的洲滩。
  • 玉观:指山名,象征美好的境地。
  • 周郎:周瑜,东吴的名将,因其英俊才华闻名。

典故解析:

“周郎坟土上”指的是周瑜的坟墓,表达了对历史英雄的怀念与哀伤。周瑜以智谋著称,诗中提到他的坟墓,表达了对往昔英雄的追忆和对国家沦陷的哀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文天祥(1236-1283),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和政治家,以坚定的民族精神和豪情壮志著称。他在元军入侵时积极抵抗,最终被俘而殉国。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南宋灭亡前夕,南宋的沦陷使得文天祥感受到深深的无奈与悲痛。他写作此诗时,国家面临灭顶之灾,表达了对故土的眷恋与对英雄的追忆。

诗歌鉴赏:

《临江军》是一首充满浓厚历史感的诗作。文天祥通过对江岸的描绘,表达了对故乡沦陷后的深切痛苦。首句“江岸今多啮”,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的变化,也隐喻了战乱给民众带来的苦难。紧接着,诗人将目光转向市井之人,描写他们的苍老与无奈,突显出历史的沉重感。

在情感的流露上,作者巧妙地运用了蛟龙的哀鸣与猿猴的啼叫,象征着悲伤与无奈。这些自然景象与人类的情感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和共鸣。最后一句“回首泪成痕”,则是对过往的深切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加深了整首诗的情感深度。

整首诗在情感上表现得极为细腻,既有对历史的追思,也有对故国的悲叹,展现了作者深厚的爱国情怀和对民族命运的深刻认知。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江岸今多啮:如今江边多了啮齿动物,反映了战乱后环境的变化。
  2. 城居昔屡焚:曾经的城市多次被焚毁,展现了战乱带来的破坏。
  3. 市人半伧父:市井中的人多是年迈的老人,揭示了社会的凋零。
  4. 竖子亦将军:年轻人也成了将军,暗示了人们被迫承担起战争的责任。
  5. 蛟哭金洲雨:蛟龙在金洲哀哭,象征着对国家命运的哀伤。
  6. 猿啼玉观云:猿猴在玉观山上啼叫,增添了悲伤的氛围。
  7. 周郎坟土上:提到周瑜的坟墓,表达对英雄的怀念。
  8. 回首泪成痕:回首往事,泪水流淌,表现了无尽的思念与悲痛。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蛟哭金洲雨”,以蛟龙的哭泣比喻国家的悲惨命运。
  • 拟人:自然景象如蛟哭、猿啼,赋予其人性,增强情感表现。
  • 对仗:诗中使用了工整对仗的形式,增强了诗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对江岸与市井的描写,表现了文天祥对故国沦陷的深切悲痛与对历史英雄的怀念,传达出强烈的爱国情怀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江岸:象征变迁与历史的流逝。
  2. :象征战争带来的破坏。
  3. :象征悲伤与无奈。
  4. :象征孤独与哀愁。
  5. 周郎:象征英雄与历史的追忆。

这些意象共同构建了诗的主题,反映出历史的沧桑与个人的情感波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文天祥是哪一朝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D. 清代

  2. 诗中提到的“周郎”指的是谁?
    A. 曹操
    B. 周瑜
    C. 刘备
    D. 孙权

  3. “江岸今多啮”中的“啮”字是什么意思?
    A. 啃噬
    B. 游荡
    C. 呐喊
    D. 哀哭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过零丁洋》——文天祥
  •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陆游
  • 《岳阳楼记》——范仲淹

诗词对比: 可将《临江军》与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进行比较,两者都表现了深厚的爱国情怀与对历史的追思,但陆游更加强调个人的孤独与忧伤,而文天祥则侧重于国家的沦陷与对英雄的怀念。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文学史》
  • 《文天祥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