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青游 依清真韵》
时间: 2025-01-26 00:52:4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踏青游 依清真韵
作者: 张伯驹
翠色春郊,飞尘霁风吹晓。
又目断黏天芳草。
踏青游,寻旧侣,半成猿岛。
但觉得今年杏花匆匆,一霎只余斜照。
久客无家,还思卜邻琼岛。
望咫尺波澜萦绕。
幻春灯,经见惯,浮云多少。
忆昔日翩翩玉鞭金勒,羞与少年人道。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郊外一片翠绿,晨曦中,飞尘被清风吹散。
又看见那蔓延的芳草在天边消失。
我在春游中,寻找旧日的伴侣,半数已成了猿岛的孤岛。
只觉得今年的杏花急促绽放,转瞬间只剩斜照。
长久以来没有家,仍然思念邻近的琼岛。
遥望近处波澜起伏。
春天的灯光,早已习惯,浮云又有多少呢?
回忆往昔,自己骑马如风,羞于与年轻人谈论。
注释:
- 翠色春郊:春天的郊外绿意盎然,翠色形容春天的生机和美丽。
- 飞尘霁风:飞扬的尘土在清风中散去,霁风形容天气晴朗,空气清新。
- 黏天芳草:芳草贴近天空的感觉,表现出草木生长的茂盛。
- 踏青游:春天出游,踏青是古代习俗。
- 猿岛:孤独的地方,这里可能暗指人际关系的疏远。
- 杏花匆匆:杏花盛开得很快,让人感到时间的飞逝。
- 琼岛:象征着理想中的家或归属感。
- 波澜萦绕:波浪起伏,形成环绕,表现出自然的壮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伯驹,近代著名诗人,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他的作品常体现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踏青游》创作于春天,正值春暖花开之时,诗人借踏青游的场景表达对旧友的怀念及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感慨,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渴望。
诗歌鉴赏:
《踏青游》是一首写景抒情的诗,诗人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色,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往昔的追忆。全诗采用了清真韵,音韵和谐,词句流畅,展现出一种优雅的气质。开头的“翠色春郊”便描绘出一幅生动的春日画面,接着“飞尘霁风吹晓”,通过动静结合,营造出清晨的宁静和生机。
在情感上,诗人以“踏青游”引入,实际上是对旧日友谊的追寻,然而“半成猿岛”的孤独感却让人感到一种无奈与寂寞。杏花的盛开让人感受到春天的匆忙,而诗人却在长久的客居中感到思乡之情,表现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在抒情中透出淡淡的忧伤,诗人通过自然景物引发内心的情感波动,展现了一种深邃的思考与感悟,让读者在优美的意象中,感受到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翠色春郊:描绘春天的郊外,色彩鲜明。
- 飞尘霁风吹晓:清晨的微风吹散飞扬的尘土,给人清新感。
- 又目断黏天芳草:目光所及的芳草延绵不绝,似乎连接着天际。
- 踏青游,寻旧侣,半成猿岛:在春游中寻找旧友,但却感到孤独。
- 觉得今年杏花匆匆,一霎只余斜照:杏花的盛开让人感受到时光的急促。
- 久客无家,还思卜邻琼岛:长期在外无家可归,思念理想中的归属。
- 望咫尺波澜萦绕:远望波浪起伏,表现自然的美。
- 幻春灯,经见惯,浮云多少:对春天景象的常见,感慨浮云的变化。
- 忆昔日翩翩玉鞭金勒,羞与少年人道:回忆往昔的风采,与年轻人相比,感到羞愧。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猿岛”象征孤独。
- 拟人:将自然景象赋予人的情感。
- 对仗:整首诗有良好的对称结构,使得语言更为优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旧友情谊的思念,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郊:象征生命的复苏与美好。
- 杏花:青春与时光的象征。
- 琼岛:理想与归属感的象征。
- 波澜:自然的变化与生命的起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踏青游”意指什么?
- A. 春天的游玩
- B. 寻找财富
- C. 参加宴会
- D. 学习知识
-
“久客无家”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 A. 快乐
- B. 孤独
- C. 忧愁
- D. 满足
答案: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 by 孟浩然
- 《春望》 by 杜甫
诗词对比:
- 《春晓》与《踏青游》,同为描绘春天的诗,但《春晓》更注重晨的宁静,而《踏青游》则更强调个人情感的复杂。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基础知识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