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黄端明寿诗以竚期三入后一品见玄孙为韵》

时间: 2025-01-11 21:55:24

英声久飞扬,寰海共倾竚。

学者仰泰山,苍生待霖雨。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英声久飞扬,寰海共倾竚。
学者仰泰山,苍生待霖雨。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英勇的声音已经在空中回荡很久,整个世界都在倾听。学者们仰望着高大的泰山,百姓们期待着及时的雨水。

注释

字词注释

  1. 英声:指杰出、英勇的声音或名声。
  2. 飞扬:在空中飘扬,形容声音或名声传播。
  3. 寰海:泛指整个世界或天下。
  4. 倾竚:倾听、倾注,形容人们对声音的关注。
  5. 学者:指有学问的人。
  6. :仰望,表示敬仰。
  7. 泰山:中国著名的山,象征高大、伟岸,常用来比喻学术、道德等的崇高。
  8. 苍生:指普通百姓。
  9. :期待,等待。
  10. 霖雨:久下不止的雨,象征丰沛的滋润。

典故解析

  • 泰山:在古代文学中常用来象征崇高和稳重的品德,学者仰望泰山,说明他们追求知识和道德的崇高目标。
  • 霖雨:古代诗词中常用来表达对民生的关怀,象征着丰收和幸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吕,宋代诗人,生平信息较少,作品风格多以抒情、咏史见长,其作品常流露出对社会民生的关怀与对理想的追求。

创作背景
此诗或为应时之作,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状的关注,渴望知识的传播与对民众生活的改善。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对知识与民生的深切关怀。开头的“英声久飞扬”不仅是对优秀学术成果的赞美,更是对知识传播的期待,昭示着一个社会在追求进步与发展过程中的声音。而“寰海共倾竚”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声音的广泛影响力,形成了一个全社会共同关注的场景。

接下来的“学者仰泰山”则将目光转向追求知识的学者,象征着他们对更高的理想和目标的向往。这里的“泰山”不仅仅是自然景观,更是道德与智慧的象征,学者们的仰望表现出一种对知识与真理的敬畏。

最后一句“苍生待霖雨”将诗歌的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对人民生活的关怀。霖雨的象征意义在于它的滋润,正如知识和智慧能够滋养社会,促进民众的幸福与安宁。这种情感的交织与升华,让整首诗充满了希望与力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英声久飞扬:表达了知识或声望已经传播很久,显示出其影响的深远。
  2. 寰海共倾竚:整个世界都在倾听,体现出对这种声音的重视与期待。
  3. 学者仰泰山:学者们崇敬地看向高大的泰山,象征着对知识和道德的追求。
  4. 苍生待霖雨:百姓期待着如霖雨般的滋润,表达了对幸福生活的渴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知识比作飞扬的声音,形象地表现出其传播的广泛。
  • 象征:泰山象征着高尚的理想,霖雨象征着民众的生活改善。
  • 对仗:全诗结构工整,对仗工整,使得诗歌韵律感强烈。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达了对知识传播和人们生活改善的期盼,体现了诗人对社会的关怀和对理想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飞扬:象征自由与传播。
  2. 泰山:象征崇高与理想。
  3. 霖雨:象征滋润与幸福。

这些意象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层次,也深刻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的思考和对民众的关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英声久飞扬”中的“英声”指的是: A. 英勇的声音
    B. 平庸的声音
    C. 浪荡的声音
    D. 沉默的声音

  2. “苍生待霖雨”中的“霖雨”象征: A. 幸福的生活
    B. 知识的传播
    C. 及时的雨水
    D. 贫穷与困苦

答案

  1. A
  2.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题西林壁》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李白的《将进酒》:同样展现出一种对理想与人生态度的追求,但李白更为豪放,而李吕则更显温和与关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宋代诗词选》
  2.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3. 《李吕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