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风波·歌舞阑珊退晚妆》

时间: 2025-01-11 14:14:18

歌舞阑珊退晚妆。

主人情重更留汤。

冠帽斜欹辞醉去,邀定,玉人纤手自磨香。

又得尊前聊笑语。

如许。

短歌宜舞小红裳。

宝马促归朱户闭人睡。

夜来应恨月侵床。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歌舞阑珊退晚妆。
主人情重更留汤。
冠帽斜欹辞醉去,
邀定,玉人纤手自磨香。
又得尊前聊笑语。
如许。短歌宜舞小红裳。
宝马促归朱户闭人睡。
夜来应恨月侵床。

白话文翻译:

歌舞渐渐散去,晚妆已卸。
主人情意厚重,更是留我饮汤。
帽子斜着,醉意朦胧地告别,
那位佳人轻柔地磨着香粉。
再一次在酒桌前,聊聊笑语。
如此情景,短歌适合舞动小红裳。
宝马催促着我归去,朱门紧闭,夜里人已入睡。
昨夜来临,想必是恨月光照侵我的床。

注释:

  • 歌舞阑珊:形容歌舞的余韵渐渐消散。
  • 晚妆:指夜晚化的妆,意指宴席结束后,女子卸妆。
  • 留汤:指主人热情好客,留住客人饮汤。
  • 冠帽斜欹:指帽子斜着,形容醉态。
  • 玉人:指年轻美丽的女子。
  • 磨香:磨香粉,指女子打扮。
  • 宝马:指名贵的马,象征富贵。
  • 朱户:红色的大门,象征富贵人家。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宝马”和“朱户”均为古代富贵生活的象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习惯和人们对于奢华生活的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江西人,是宋代著名的诗人和书法家。他是“江西诗派”的重要代表,以豪放清新、情感真挚著称。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黄庭坚的晚年,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感慨与对美好时光的追忆。诗中描绘了一场宴席的欢乐场景,表现了友情与温暖。

诗歌鉴赏:

黄庭坚的《定风波·歌舞阑珊退晚妆》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个宴会的温馨氛围。诗的开头“歌舞阑珊退晚妆”便引入了诗的主题,夜晚的歌舞已经结束,宴席的欢乐逐渐散去,留下的是温情与依依不舍。主人热情款待,情感深厚,使得场景更加真切。

接着,诗中描绘了醉意朦胧的告别,帽子斜着的形象生动形象,仿佛让人看到了醉酒后的轻松与不羁。而“玉人纤手自磨香”则强调了那位美丽女子的优雅,营造出了一种温柔的气氛。此处的“磨香”不仅是打扮的动作,更是对那份美好时光的珍惜。

“又得尊前聊笑语,如许”,这句让人感受到词人对欢聚时光的留恋,短歌与舞蹈的结合,展现了生活的愉悦与美好。然而,随着诗的后半部分转向,宝马催促归家,朱户紧闭,夜来月光照床的意象则传达出一种淡淡的惆怅。整首诗在欢愉与惆怅之间游走,体现了人生的无常与情感的流转。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歌舞阑珊退晚妆:开头便设定了时间与气氛,宴席的欢乐已逝去,夜色渐浓。
  • 主人情重更留汤:强调主人的热情,表达对友人的重视。
  • 冠帽斜欹辞醉去:描绘了醉酒后的轻松状态,生动形象。
  • 邀定,玉人纤手自磨香:强化了宴会中美丽女子的优雅与温柔。
  • 又得尊前聊笑语。如许:表现出珍惜欢聚的情感。
  • 短歌宜舞小红裳:音乐与舞蹈的结合,展现生活的美好。
  • 宝马促归朱户闭人睡:对夜晚归家的无奈与惆怅。
  • 夜来应恨月侵床:最后一句以月光侵床作结,暗示了人们对时间流逝的叹息。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歌舞阑珊”与“主人情重”,形成美妙的音韵。
  • 比喻:将月光与夜晚的情感联系,增强了氛围的抒情性。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着宴席的欢愉与离别的惆怅,表现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人生无常的感慨。

意象分析:

  • 歌舞:象征欢愉与生活的美好。
  • 晚妆:引发对夜晚美好时光的回忆。
  • 宝马:富贵与奢华的象征。
  • 月光:象征孤独与思念,反衬出夜晚的静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玉人”指的是: A. 一位诗人
    B. 一位美丽的女子
    C. 一位酒客

  2. 诗中“宝马促归”意指: A. 诗人醉酒不归
    B. 快马催促诗人回家
    C. 夜晚马车堵车

  3.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 A. 生活的愉悦与离别的惆怅
    B. 对月光的赞美
    C. 对饮酒的赞美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定风波》
  • 李清照的《如梦令》

诗词对比

  • 比较黄庭坚与苏轼的《定风波》,两者都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慨,但黄庭坚更注重细腻的情感描写,而苏轼则侧重于气势磅礴的意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