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雪後登南禅茅亭简张仲谋二首
风入村墟摇酒旆,云埋行径罢樵苏。
狐裘年少宜追猎,正有饥鹰待一呼。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雪后登上南禅茅亭时的景象。微风吹过村庄,酒旗轻摇,云雾笼罩了小路,樵夫们因雪而停止了砍柴的工作。年轻人穿着狐皮大衣,正好适合去打猎,天上正有饥饿的鹰在等待着他的号召。
注释
字词注释:
- 村墟:村庄,乡村。
- 酒旆:酒旗,酒的标志性物件。
- 行径:行走的小路。
- 樵苏:指砍柴和休息。
- 狐裘:狐皮制成的外衣。
- 饥鹰:饥饿的鹰,形容渴望猎物的状态。
典故解析:
- 此诗中的“狐裘年少宜追猎”体现了年轻人追求自由和冒险的精神,反映了宋代社会对年轻人的期待与鼓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晚号涪翁,北宋著名的诗人、书法家。他是“江西诗派”的代表人物,以豪放、清新、个性化的诗风著称。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黄庭坚晚年,表现了他在南禅寺游历时的所见所感,正值雪后的清晨,诗人以自然景象为背景,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雪后宁静的村庄景象和年轻人的活力。首句“风入村墟摇酒旆”,描绘了酒旗被风吹动的情景,给人一种清新而生动的感觉,似乎可以听到酒旗的飘动声。同时,诗中提到“云埋行径”,仿佛是为这个雪后的世界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让人感受到一种安静而祥和的氛围。
接下来的“樵苏”则让人联想到大自然的宁静与人们的生活状态,樵夫们在雪后停止了工作,给人一种放松与闲适的感觉。而“狐裘年少宜追猎”则转向年轻人的活力,提示人们在安静的环境中,也要有追求与冒险的精神,表现出对生活的热情和追求。
整体来看,诗中既有对大自然的描绘,又有对人生观的思考,体现了黄庭坚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热爱,展现了一种洒脱、自由的生活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风入村墟摇酒旆:风吹入村庄,酒旗随风摇曳,暗示着村庄的生机。
- 云埋行径罢樵苏:云雾笼罩了小路,樵夫们因天气而停止劳作,表现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 狐裘年少宜追猎:年轻人穿狐皮外衣,适合去打猎,象征着青春与冒险。
- 正有饥鹰待一呼:饥饿的鹰在等待猎物,暗示着年轻人应抓住机会,追求梦想。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云埋行径”,将云雾比作掩埋小路的物象,形象生动。
- 拟人:如“饥鹰待一呼”,鹰被赋予了人的情感与行动,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性。
- 对仗:首句与次句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青春活力的赞美,反映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态度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风:象征着自由与活力。
- 云:象征着神秘与宁静。
- 樵:象征着人类的劳动与生活。
- 狐裘:象征着年轻人的活力与追求。
- 鹰:象征着机会与追逐梦想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酒旆”指的是什么?
- A. 酒的标志
- B. 餐具
- C. 装饰品
-
“樵苏”意指什么?
- A. 砍柴与休息
- B. 旅行与探险
- C. 饮酒与作乐
-
“饥鹰待一呼”中,鹰的状态象征着?
- A. 安静
- B. 渴望机会
- C. 休息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比较黄庭坚的《雪后登南禅茅亭简张仲谋》与李白的《月下独酌》,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象,但黄庭坚更多地强调了人对自然的感悟,而李白则表现了孤独与自我解脱的主题。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黄庭坚诗集》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