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龙门潘秀才见寄》
时间: 2025-01-11 09:06:1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答龙门潘秀才见寄
作者:黄庭坚 〔宋代〕
男儿四十未全老,
便入林泉真自豪。
明月清风非俗物,
轻裘肥马谢儿曹。
山中是处有黄菊,
洛下谁家无白醪。
相得秋来常日醉,
伊川清浅石楼高。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
一个男子四十岁还未算老,能够进入山林和泉水中生活,真是自豪。明亮的月光和清新的风不是世俗之物,轻便的衣裳和肥美的马匹可以告别那些官场的儿女。山中到处都可以看到黄菊,而洛阳下又有谁家没有美酒呢?在这个秋天,我常常醉酒,与自然相伴,伊川的水流清浅,石楼高耸。
注释:
- 男儿:指成年男子,强调年纪尚轻。
- 全老:指完全老去,这里强调尚未衰老。
- 林泉:指大自然中的山林和泉水,象征隐逸生活。
- 明月清风:自然景物,代表清新脱俗的生活。
- 轻裘肥马:指轻便的衣服和丰盛的马,象征豪华与享受。
- 黄菊:指秋天的菊花,象征高洁与雅致。
- 白醪:指美酒,象征享乐与生活的乐趣。
- 相得:相聚、相交,意指与自然相融合。
- 伊川:指伊水,流淌的河流,象征自然的宁静与美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宋代著名诗人、书法家,是“苏黄”派的重要代表。他的诗歌多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风格清新、率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黄庭坚写给他的朋友潘秀才的寄诗,表达了他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和对友人的思念。诗中反映了宋代文人对隐逸生活的追求以及对世俗生活的厌倦。
诗歌鉴赏:
《答龙门潘秀才见寄》是黄庭坚的一首抒情诗,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热爱与对友人的深情。诗的开头,黄庭坚以“男儿四十未全老”开篇,强调了人到中年的自信与从容,表现出对生命的积极态度。接着,他用“明月清风非俗物”表达了对自然清新之美的推崇,体现了他淡泊名利的生活哲学。
“轻裘肥马谢儿曹”则揭示了对官场浮华的拒绝,诗人宁愿选择简朴的生活,在山中与自然为伴。这里,诗人的情感与自然景色深度交融,展现出一种豁达的生活态度。
接下来的描写中,山中的黄菊与洛下的白醪形成鲜明对比,诗人通过具体的意象表现了人生的乐趣与自由。最后,“相得秋来常日醉”一联,表达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恣意生活的理想。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清新,既有对友人的牵挂,又有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展现了黄庭坚作为文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男儿四十未全老:男子到了四十岁,虽然不再年轻,但依然充满活力。
- 便入林泉真自豪:进入山林和泉水的生活,感到非常自豪。
- 明月清风非俗物:明亮的月光与清新的风,都是超越世俗的存在。
- 轻裘肥马谢儿曹:轻便的衣服和丰盛的马匹,告别了那些浮华的生活。
- 山中是处有黄菊:山中到处盛开着黄菊,象征着高洁的品德。
- 洛下谁家无白醪:在洛阳下,几乎每家都有美酒,展现了生活的乐趣。
- 相得秋来常日醉:在秋天的日子里,常常与自然同醉。
- 伊川清浅石楼高:伊川水流清浅,石楼高耸,描绘出优美的自然景象。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明月清风比作非世俗之物,增强了自然的意象。
- 对仗:全诗多处使用对仗,如“轻裘肥马”与“明月清风”,形成和谐的节奏感。
- 排比:通过列举意象的方式,展示出诗人对自然的多重感受。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强调隐逸生活的理想,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生活的超脱。通过具体的意象,传达出一种追求自由与内心宁静的愿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林泉:象征自然的清新与自由。
- 明月清风:代表着高洁、超脱的生活态度。
- 黄菊:象征着隐逸高洁的品德。
- 白醪:象征着生活的享乐与滋润。
- 秋醉:表现出一种洒脱、无拘无束的生活状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男儿四十未全老”表达了什么样的生活态度?
A. 对年龄的恐惧
B. 对生命的自信
C. 对官场的向往
答案:B -
“明月清风非俗物”中的“非俗物”指的是什么?
A. 普通的生活
B. 超凡脱俗的自然
C. 浮华的享乐
答案:B -
诗中提到的“黄菊”象征着什么?
A. 浮华的名利
B. 隐逸高洁的品德
C. 生活的乐趣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饮酒》——陶渊明
- 《山中问答》——王维
诗词对比:
- 陶渊明的《饮酒》与黄庭坚的《答龙门潘秀才见寄》都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前者更强调个人的孤独与自我反省,而后者则更注重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和与友人的情谊。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黄庭坚诗文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以上内容涵盖了《答龙门潘秀才见寄》的原文、翻译、注释、背景、鉴赏、解析等方面,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