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答史应之三首》

时间: 2025-01-26 01:01:47

先生早擅屠龙学,袖有新硎不试刀。

岁晚亦无鸡可割,庖蛙煎鳝荐松醪。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戏答史应之三首
作者:黄庭坚

先生早擅屠龙学,
袖有新硎不试刀。
岁晚亦无鸡可割,
庖蛙煎鳝荐松醪。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
老师您早已精通屠龙之术,
袖中藏有新磨好的刀却没有机会使用。
年末的时候连鸡也没有可以宰割,
只好用煮蛙和煎鳝鱼来配上浓酒。

注释

  • 屠龙学:比喻高深的技艺或学问。
  • 袖有新硎:指在袖中藏有新磨好的刀,象征潜在的能力。
  • 岁晚:年末,指时间的推移。
  • 鸡可割:即宰鸡,象征没有机会展现才能。
  • 庖蛙煎鳝:指厨房的蛙和鳝鱼,暗示生活的简单和艰难。
  • 荐松醪:用松树的汁液来调酒,表示生活中的应酬和享受。

典故解析

这首诗中提到的“屠龙学”,可以引申为一些高深的技艺或学问,而“岁晚亦无鸡可割”则反映了生活的困境和机会的缺乏。历史上,屠龙的传说常常用来象征英雄的气概和勇气,诗人通过这种比喻,表达了对才能和机会的渴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北宋著名的诗人、书法家。他是“江西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以其清新、婉丽的诗风著称。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黄庭坚的晚年,反映了他在生活和事业中的无奈与困惑。同时也可视为对自身才华未能施展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一种轻松幽默的口吻,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才华的自嘲以及对生活中困境的无奈。诗的开头,诗人称赞老师的高超技艺,随即转入对自身境遇的描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对比不仅突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也让读者感受到一种生活的无奈和对机会的渴望。诗中的“新硎不试刀”形象地表现出一种潜伏的能力,却因环境的制约而无法施展,令人唏嘘不已。最后一句提到的“庖蛙煎鳝荐松醪”,则以平常的生活场景来结尾,使整首诗充满了生活气息,同时又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哀伤。黄庭坚的用词简练而富有深意,耐人寻味。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先生早擅屠龙学:对老师的赞誉,说明其技术高超。
    • 袖有新硎不试刀:暗示自己虽有才华但未能施展。
    • 岁晚亦无鸡可割:年末无鸡宰割,反映机会的缺乏。
    • 庖蛙煎鳝荐松醪:生活简朴,表现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屠龙比喻为高超技艺。
    • 对仗:上下句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反讽,表达了对自身才华未被施展的不满和对生活机会的渴望,传达了一种淡淡的无奈和人生的哲思。

意象分析

  • 屠龙:象征着高超的技艺和勇气,反映出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 新硎:代表了潜在的能力与机会。
  • 庖蛙、煎鳝:象征生活的琐碎与艰难。
  • 松醪:代表生活中的享受与应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下列哪一句表现了诗人对自身才华未能施展的无奈? A. 先生早擅屠龙学
    B. 袖有新硎不试刀
    C. 岁晚亦无鸡可割
    D. 庖蛙煎鳝荐松醪

  2. “屠龙学”在文中比喻什么? A. 生活的乐趣
    B. 高超的技术或学问
    C. 对美酒的喜爱
    D. 生活的艰难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赤壁赋》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 苏轼的《赤壁赋》同样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但更多的是对历史的反思;而黄庭坚则集中于个人生活的体验,表现出生活的琐碎和对机会的向往。

参考资料

  • 《黄庭坚全集》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