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影·芭蕉》
时间: 2025-01-10 22:43:5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湘帘卷处,甚离披翠影,绕檐遮住。小立吹裙,常伴春慵,掩映绣床金缕。芳心一束浑难展,清泪裹隔年愁聚。更夜深细听空阶雨滴,梦回无据。正是秋来寂寞,偏声声点点,助人难绪。缬被初寒,宿酒全醒,搅碎乱蛩双杵。西风落尽庭梧叶,还剩得绿阴如许。想玉人和露折来,曾写断肠句。
白话文翻译
在卷起的湘帘下,翠绿的影子轻轻摇曳,遮住了屋檐。轻轻站立,裙子随风轻拂,常常伴随着春日的懒散,掩映着绣床和金线的装饰。芳心如同一束花,愁苦难以舒展,清泪包裹着一年的愁苦。夜深时分,细细听着空阶上的雨滴,梦回无处可依。正是秋天的寂寞,偏偏那声声滴落,助长了心中的忧愁。初秋的寒意袭来,宿醉的感觉全然清醒,扰乱了夜晚的虫鸣。西风吹尽庭院的梧桐叶,只剩下这片绿阴。想起那位如玉般的人儿,曾为我写下断肠的诗句。
注释
- 湘帘:指湘江地区所用的帘子,通常是以丝绸或其他轻薄材料制成,代表一种优雅的环境。
- 翠影:形容绿色的影子,给人一种清新、宁静的感觉。
- 掩映:遮挡和映衬,指在某种环境中形成的美丽效果。
- 芳心:指女子的心情或情感,常用于表现爱情。
- 清泪:清澈的眼泪,通常与悲伤、思念有关。
- 秋来寂寞:秋天的到来带来了孤独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纳兰性德(1655-1705),清代著名词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族人。其词风细腻、情感真挚,擅长抒发个人的内心情感及思乡之情。他的作品常常融合了传统文化与个人情感,深受后人喜爱。
创作背景
《疏影·芭蕉》创作于纳兰性德晚年,正值其人生多舛、感情失落之际。诗中流露出浓厚的孤独与思念之情,反映了他对生活、爱情的深入思考。
诗歌鉴赏
《疏影·芭蕉》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天的寂寞与对往昔的追忆。诗歌开篇以“湘帘卷处”引入,营造出一种清幽、静谧的氛围,随后通过“翠影”和“吹裙”展现了春天的轻柔与美好。然而,随着诗句的深入,情感逐渐转向孤独与忧愁,尤其是“清泪裹隔年愁聚”,不仅表现出对往事的沉重回忆,也揭示了内心的无奈和痛苦。
在意象的运用上,诗人利用“雨滴”、“庭梧叶”等自然元素,巧妙地与心境结合,形成了一幅秋日的沉郁画面。西风的吹拂,仿佛使得诗人更加感受到季节的变换与内心的孤寂。最后一句“想玉人和露折来,曾写断肠句”则是情感的高潮,既表达了对爱人的思念,也暗示着内心深处的那份无奈与断肠之痛。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高超的艺术技巧,更深刻地反映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的交融,具有深邃的哲思与情感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湘帘卷处,甚离披翠影,绕檐遮住:描绘了一个清幽的环境,湘帘的卷起让翠影摇曳,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 小立吹裙,常伴春慵,掩映绣床金缕:诗人轻轻站立,裙子随风轻拂,展现出春天的慵懒与优雅。
- 芳心一束浑难展,清泪裹隔年愁聚:芳心如花难以舒展,清泪包裹着一年的愁苦,反映出深刻的内心感受。
- 更夜深细听空阶雨滴,梦回无据:夜深时,细听雨滴声,梦境却无从寻觅,流露出孤独与失落。
- 正是秋来寂寞,偏声声点点,助人难绪:秋天的到来带来了寂寞,细微的声音更添愁绪。
- 缬被初寒,宿酒全醒,搅碎乱蛩双杵:初秋的寒意袭来,宿醉的感觉醒来,打破了夜晚的宁静。
- 西风落尽庭梧叶,还剩得绿阴如许:西风吹尽了梧桐的叶子,只有绿荫依旧,象征着过去的美好。
- 想玉人和露折来,曾写断肠句:对如玉般的爱人的思念,曾为自己写下的悲伤诗句,情感达到高潮。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芳心一束”将心情比作束花,形象生动。
- 拟人:如“声声点点”,赋予声音以人的特征,增强了情感的共鸣。
- 对仗:如“清泪裹隔年愁聚”,在结构上有对称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描绘了秋天的寂寞与思念之情,表达了作者对逝去爱情的追忆与悲伤,反映了个人情感的深邃与复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湘帘:象征着优雅与宁静的环境。
- 翠影:代表着青春与美好的回忆。
- 雨滴:象征着思念与孤独,细腻而又清晰。
- 梧叶:象征着秋天的到来,暗示着变化与无奈。
- 玉人:代表着心中理想的爱人,充满了思念与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湘帘卷处”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场景?
- A. 春天
- B. 夏天
- C. 秋天
- D. 冬天
-
“芳心一束浑难展”中的“芳心”指的是?
- A. 诗人的外貌
- B. 诗人的心情
- C. 诗人的事业
- D. 诗人的朋友
-
诗中提到的“清泪”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喜悦
- B. 愤怒
- C. 悲伤
- D. 平静
答案
- C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温庭筠的《更漏子》
诗词对比
- 《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逝去爱情的追忆,使用了丰富的自然意象。
- 《月夜忆舍弟》:以月亮为引子,表达对亲人的思念,情感同样深沉。
参考资料
- 《纳兰性德诗词集》
- 《清代词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