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青游•一春多雨峭寒,欲归未得》
时间: 2025-01-11 05:47:4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踏青游•一春多雨峭寒,欲归未得
作者: 陈匪石 〔清代〕
时节清明,依然峭寒帘户。
又尽日如膏酥雨。
怪今年曾不见紫红酣妩。
但梦里长堤秉简,
临水南陌,探芳盈路。
郁郁松楸,家山望中何许。
况值此灰飞百五。
愿春迟,怜老病,
心期仍阻。
洗倦耳愁鹃向人啼罢,
独倚画阑无语。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清明时节,春天依旧寒冷,窗帘紧闭,无法归去。又是一天,细雨如膏脂般滋润。这一年里,怎能见到那鲜艳的紫红花朵?只是在梦中,长堤边上持简的情景浮现,临水的南陌上,芳香的花朵铺满了小路。郁郁葱葱的松树和梧桐,在遥望的家乡中是何等模糊。而此时正值五十天的灰飞时节。愿春天能慢些到来,怜悯我这老病的身躯,心中的期盼却依然被阻隔。听惯了杜鹃的啼叫,在人们身边啼鸣之后,独自倚靠在画阑上无言以对。
注释:
字词注释:
- 峭寒:形容寒冷的天气。
- 膏酥雨:形容细腻而柔和的春雨。
- 紫红:指花朵的颜色,代表春天的生机。
- 长堤秉简:长堤旁持简(指竹简或书简),表示读书或写作。
- 郁郁松楸:指松树和梧桐树,形容生机勃勃的景象。
- 灰飞百五:形容时光流逝,转眼已过去一个多月。
典故解析:
- 清明:指的是中国的传统节日,通常在春季,用于扫墓和祭祖。
- 杜鹃:古代诗词中常用来象征哀愁和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匪石,清代诗人,其作品多以自然景色为题材,情感细腻,语言优美,常表现对故乡和自然的眷恋。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清明时节,正值春雨绵绵的季节,诗人感到身心疲惫,思乡之情愈发浓厚。诗中流露出对春天的渴望和对老病的哀怨。
诗歌鉴赏:
这首《踏青游》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期待和对自己身心疲惫的无奈。诗开篇即以“时节清明,依然峭寒帘户”切入,营造出一种清明节气下依旧寒冷的氛围,暗示了春天的迟迟到来。接着,诗人用“又尽日如膏酥雨”描绘了春雨的细腻,展现了自然的温柔与美好,然而同时也流露出对春天的期待与失落。
“怪今年曾不见紫红酣妩”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春花的渴望与失望,似乎在感叹自然的无常。梦中长堤、临水南陌的描写,则将读书写作与大自然相结合,表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随后,诗人提到“郁郁松楸”,在追忆家乡的同时,情感愈加沉重,正值“灰飞百五”的时光,诗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最后两句“洗倦耳愁鹃向人啼罢,独倚画阑无语”,则将诗人的孤独感与无奈感推向高潮,杜鹃的啼鸣仿佛在诉说着心中的愁苦,独自倚靠在画阑上,表达了对生活现实的无声抗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时节清明,依然峭寒帘户。
描述清明节气,天气依旧寒冷,窗户紧闭。 - 又尽日如膏酥雨。
又是一天,细雨如油脂般滋润。 - 怪今年曾不见紫红酣妩。
感叹今年春天未见绚丽的花朵。 - 但梦里长堤秉简,
只在梦中回忆长堤边持简的情景。 - 临水南陌,探芳盈路。
临近水边的小路上,香花绽放。 - 郁郁松楸,家山望中何许。
望着家乡的松树和梧桐,心中思念无尽。 - 况值此灰飞百五。
这时正值五十天的时间流逝。 - 愿春迟,怜老病,心期仍阻。
渴望春天能慢些到来,怜悯自己衰老的身体,心中的期盼被阻挡。 - 洗倦耳愁鹃向人啼罢,
听惯了杜鹃的啼叫,仿佛诉说着愁苦。 - 独倚画阑无语。
独自倚靠在画阑上,沉默无言。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雨比作膏脂,形容其细腻柔和。
- 拟人:“洗倦耳愁鹃向人啼”,将杜鹃拟人化。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郁郁松楸,家山望中何许”。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雨与自然景色,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渴望与内心的孤独,同时也反映了对时光流逝和生命无常的思考,情感真挚而深沉。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清明:象征着春天的到来与生命的复苏。
- 膏酥雨:象征着春天的温柔与滋润。
- 紫红花朵:象征着生机与美好,代表春天的生命力。
- 杜鹃:象征着愁苦与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节气是什么?
- A. 春分
- B. 清明
- C. 立夏
- D. 秋分
-
诗人对什么花感到失望?
- A. 梅花
- B. 菊花
- C. 紫红花
- D. 玫瑰
-
诗中“独倚画阑无语”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 A. 快乐
- B. 孤独
- C. 愤怒
- D. 兴奋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 -杜甫
- 《清明》 -唐婉
诗词对比: 可以将陈匪石的《踏青游》与杜甫的《春望》进行对比。两首诗同样在春天的背景下表达了对自然的观察与内心的情感,但陈匪石更加关注个人的孤独与期待,而杜甫则更关注国家的动荡与个人的忧国忧民情怀。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陈匪石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春天的诗意:从古典到现代的诗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