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晴易农同作》
时间: 2025-01-23 08:33:4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春色浑宜著面风,尊前沦落与谁同。
流莺自唤江南好,病马曾嘶冀北空。
城雪撩残头上白,山花偷学袖边红。
生公石上归来后,闲里光阴属钓翁。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色彩在温暖的风中显得格外宜人,酒杯前我孤独地饮酒,身边却无人陪伴。流莺在花间叫唤,赞美江南的美好,病马在冀北的空旷之地嘶鸣。城里的雪花轻轻飘落在我已白发的头上,山中的花朵则偷偷模仿我袖子上的红色。等我从生公的石头上归来后,悠闲的时光将属于我这个钓鱼的老翁。
注释:
- 春色:春天的色彩,象征生机与希望。
- 著面风:面前的风,表示春风温暖。
- 尊前:酒杯前,指饮酒的场景。
- 流莺:流动的黄莺,象征春天的活力。
- 病马:受伤或生病的马,暗示困境。
- 冀北:指河北地区,象征北方的空旷。
- 城雪:城里的积雪,象征寒冷的冬天与老年的象征。
- 生公:指陶渊明,隐士,代表归隐的生活。
- 钓翁:指闲适的钓鱼人,象征隐逸的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钱陆灿,清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记载,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擅长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情世态。他的作品往往透露出对生活的感悟与哲理。
创作背景:
《春晴易农同作》创作于春季,诗人在这个生机盎然的季节里,感受到孤独与自然的和谐,同时表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此时社会动荡,诗人通过描绘自然表达出对平静生活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与诗人内心的孤独。开篇以“春色浑宜著面风”引入,描绘了春风拂面的温暖,给人以愉悦的感觉。然而,随即转入“尊前沦落与谁同”,诗人突然从美好的春色中抽离,表达出孤独的情感,形成鲜明对比。
接着,诗人以“流莺自唤江南好”引入自然的声音,流莺的鸣叫似乎在赞美江南的美丽,而“病马曾嘶冀北空”则暗示着一种无奈与困境,形成了春与冬、喜悦与孤独的对比,增添了诗的情感深度。
后面两句“城雪撩残头上白,山花偷学袖边红”,通过视觉意象描绘了城市与自然的关系,城市的寒冷与自然的温暖交织在一起,反映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结尾“生公石上归来后,闲里光阴属钓翁”,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期望能够在悠闲中度过余生。这首诗不仅描绘了春天的美丽,更深刻表达了人对生活的哲思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春色浑宜著面风:春天的色彩在温暖的风中显得格外宜人。
- 尊前沦落与谁同:酒杯前我孤独地饮酒,身边却无人陪伴。
- 流莺自唤江南好:流莺在花间叫唤,赞美江南的美好。
- 病马曾嘶冀北空:病马在冀北的空旷之地嘶鸣,象征困境。
- 城雪撩残头上白:城里的雪花轻轻飘落在我已白发的头上。
- 山花偷学袖边红:山中的花朵则偷偷模仿我袖子上的红色。
- 生公石上归来后:等我从生公的石头上归来后。
- 闲里光阴属钓翁:悠闲的时光将属于我这个钓鱼的老翁。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流莺自唤江南好,病马曾嘶冀北空”,形成工整的对仗。
- 比喻与拟人:将自然现象赋予人性,流莺与病马的描绘使自然更具情感。
- 意象交织:将春天的美好与内心的孤独交织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比。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描绘春天的美丽同时,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通过自然与人情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色:象征生机与希望。
- 流莺:象征春天的活力。
- 病马:象征困境与无奈。
- 雪:象征寒冷、孤独。
- 山花:象征自然之美与纯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春晴易农同作》的作者是? A. 李白
B. 钱陆灿
C. 杜甫
D. 白居易 -
诗中“流莺自唤江南好”中“江南”指的是哪个地区? A. 南方
B. 北方
C. 西方
D. 东方 -
诗人通过“病马曾嘶冀北空”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失落
C. 希望
D. 自豪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唐代王维的《鸟鸣涧》
- 清代郑板桥的《竹石》
诗词对比:
- 王维的《鸟鸣涧》与钱陆灿的《春晴易农同作》均描绘春天的自然景象,但王维更侧重于宁静的自然之美,而钱陆灿则通过自然反映内心的孤独与哲思。两者皆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但情感基调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传》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陶渊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