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晴过江氏园三章 其二》
时间: 2025-01-11 08:55:2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虚堂宜空谷,何以多好兰?
交叶良葳蕤,结花况复繁。
众嫭环屏风,梳栉无同鬟。
随其向背陈,不厌周匝看。
四壁澹摇绿,当槛疑有山。
微风过吾袂,空响生琅玕。
悄然顾横席,琴弦润方安。
惜无中散嵇,取我胸怀弹。
白话文翻译:
这空旷的堂室适合置身于幽静的谷地,为什么要用那么多的兰花来装饰?交错的叶子如同美好的蔓草,繁茂的花朵更是层层叠叠。众多的妆饰环绕着屏风,梳理头发的方式各不相同。随着方位的不同而摆放,令人不厌倦地环顾四周。四壁轻摇着绿色,站在栏杆边似乎可以看到远山。微风拂过我的衣袖,空旷的声响宛如琅琊的美音。静静地回望那张横放的席子,琴弦在手中轻轻润滑。可惜没有那种洒脱的散曲,无法将我心中的情感弹奏出来。
注释:
- 虚堂:空旷的堂屋。
- 宜:适合。
- 兰:兰花,象征高雅。
- 交叶:交错的叶子。
- 嫭:妆饰、装饰。
- 随其向背陈:根据方位的不同而陈列。
- 澹摇绿:轻轻摇曳的绿色。
- 琅玕:美玉的声音。
- 横席:横放的席子,暗指琴席。
- 散嵇:散曲,指一种音乐风格。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姚燮(约1650—约1717),字景华,号静山,清代诗人,以诗词、散文著称,擅长描写自然景色,风格清新脱俗,常反映个人情感与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清代,正值社会变迁的时期,诗人通过描写春日的美好景象,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内心情感的细腻观察。
诗歌鉴赏:
《春晴过江氏园三章 其二》是一首描绘春日美景的诗,字句之间流露出诗人对自然的深切感受和对生活的细腻思考。诗中通过“虚堂”、“空谷”等意象,营造出一种空灵、幽静的氛围,似乎在引导读者走进一个宁静的春日园林。诗人对兰花的提及,既是对美的追求,也是对繁华事物的反思,表现出一种淡泊名利的心态。
在对自然景色的描写上,诗人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交叶良葳蕤”、“众嫭环屏风”,形象生动地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繁荣。“微风过吾袂,空响生琅玕”一句,更是将微风与琴声结合,形成一种和谐美妙的意境,展现了诗人对音乐与自然的敏感和热爱。
整首诗在情感上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诗人虽身处美好的自然中,却对内心的情感有所渴望,流露出对理想境界的追求。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诗人让读者感受到一种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虚堂宜空谷:意指空荡荡的堂屋更适合坐落于幽谷之中,暗示一种对宁静环境的向往。
- 何以多好兰:质问为何要用那么多兰花装饰,表现出对繁华的疑惑。
- 交叶良葳蕤:描绘春日交错的蔓草和繁盛的花朵,展现自然的美丽。
- 众嫭环屏风:众多的装饰围绕着屏风,表现出一种生活的丰富性。
- 随其向背陈:根据不同的方向来陈列,表现出一种随意而自然的状态。
- 不厌周匝看:对四周的景物不厌其烦地观察,体现出细腻的观察力。
- 四壁澹摇绿:四周的绿色轻轻摇曳,暗示春天的生机。
- 当槛疑有山:站在栏杆边似乎可以看到远山,形成一种幽远的意境。
- 微风过吾袂:微风拂过衣袖,象征着自然的抚慰。
- 空响生琅玕:空旷的环境中响起似琅琊的美音,表达一种音乐的美感。
- 悄然顾横席:静静地看向横放的席子,暗示内心的宁静。
- 琴弦润方安:琴弦在手中润滑,象征着对音乐的渴望和追求。
- 惜无中散嵇:可惜没有洒脱的散曲来表达心中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物与内心情感结合,增强诗的表现力。
- 对仗:如“微风过吾袂,空响生琅玕”,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自然景物被赋予情感,增强了诗的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以及对内心情感的渴望。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与感受,展现出一种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虚堂:象征内心的宁静与空灵。
- 兰:象征高雅与追求美的情感。
- 微风:象征自然的抚慰与生命的流动。
- 琴弦:象征音乐与内心情感的表达。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虚堂”是指什么? A) 热闹的市集
B) 空旷的堂屋
C) 繁华的花园 -
诗人对兰花的态度是? A) 非常喜欢
B) 怀疑其必要性
C) 完全无视 -
“微风过吾袂”中“吾袂”指的是什么? A) 我的衣袖
B) 我的手
C) 我的心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维《鹿柴》
诗词对比:
- 《春望》表现了国破家亡的悲痛,而《春晴过江氏园三章 其二》则流露出一种宁静与对美的向往。两者在情感基调上形成鲜明对比,但都通过自然景物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情感。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姚燮研究》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词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