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晴野步》

时间: 2025-01-26 00:48:15

乘兴携多士,迟迟傍水濆。

春山不在目,啼鸟共谁闻。

片石寒笼藓,残花冷衬云。

只应融老辈,庵际境犹分。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春晴野步
作者: 释重显 〔宋代〕

乘兴携多士,迟迟傍水濆。
春山不在目,啼鸟共谁闻。
片石寒笼藓,残花冷衬云。
只应融老辈,庵际境犹分。

白话文翻译:

在春日的晴朗天气中,我兴致勃勃地与众多朋友一起,慢慢地走在溪边。春山虽不在视线中,但啼叫的鸟儿却无人倾听。寒冷的片石上覆盖着青苔,残败的花朵在冷云的映衬下显得更加凄凉。这样的景象,似乎只应当融入老一辈人的记忆,而我在庵边的境界也仍然显得分外清晰。

注释:

  • 乘兴:带着兴致。
  • :水边的地方。
  • 不在目:不在视线中,意指看不见。
  • 啼鸟:鸟叫,指春天鸟儿欢鸣的景象。
  • 片石:一块石头。
  • 寒笼藓:寒冷的气候使石头上长出青苔。
  • 残花:凋谢的花朵。
  • 冷衬云:在冷云的映衬下,显得更加孤寂。
  • 融老辈:融入老一辈人的记忆中。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释重显,宋代诗人,禅宗高僧,因其诗歌中常融入禅理,表现出一种超脱的境界和对自然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春日,作者与友人漫步于山水之间,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人生哲思。诗中蕴含了对春天的感悟以及对旧时光的怀念。

诗歌鉴赏:

《春晴野步》是一首描绘春日野外散步情景的诗,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气息,流露出一种闲适和惆怅的情感。诗人在与友人携手漫步于溪边,尽管眼前的春山并不在视线之内,但那啼叫的鸟儿却带来春的生机,然而这种生机又似乎无人倾听,暗示了一种孤独感。

诗的开篇以“乘兴携多士”点明了诗人和友人们的轻松愉快,但随后的描写逐渐转向对自然景物的细致观察,片石、寒藓、残花等意象引发了诗人的思考。尤其是“只应融老辈,庵际境犹分”,表达了对过去岁月的追忆,以及当下境况的感慨,仿佛在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对生命的哲学思考。

总体而言,这首诗在细腻的描写中蕴含着深刻的情感,展现了春天的美好与人生的无常,既有自然的美丽,也有对人生的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乘兴携多士:诗人带着兴致与众多朋友出游,体现了欢乐的氛围。
  2. 迟迟傍水濆:慢慢地走在水边,表现出悠闲的状态。
  3. 春山不在目:并非所有美景都在眼前,暗示生活中的某种缺失。
  4. 啼鸟共谁闻:鸟儿的歌声无人与之分享,表达了一种孤独感。
  5. 片石寒笼藓:石头上覆盖着寒冷的青苔,营造出一种清冷的气氛。
  6. 残花冷衬云:凋谢的花朵在冷云的映衬下显得更加孤寂。
  7. 只应融老辈:这一切似乎只应融入老一辈的记忆。
  8. 庵际境犹分:在这宁静的庵边,自然的境界依然清晰可见。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比喻人生的起伏。
  • 拟人:鸟叫声象征着春天的生机,但又无人与之共享。
  • 对仗:诗中多处用对仗的形式增强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春天的自然景色为背景,表达了对生命的感悟和对过去的怀念,流露出一种悠然自得却又带有淡淡哀愁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山:象征生机与希望,代表着自然的美好。
  • 啼鸟:代表春天的声音,象征着生命的活力。
  • 片石:象征坚硬与冷漠,暗示人生的无常。
  • 残花:象征逝去的美好,体现了时间的流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是与谁一起出游的? A. 独自一人
    B. 朋友们
    C. 家人
    D. 陌生人

    答案:B

  2. “春山不在目”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孤独
    C. 兴奋
    D. 满足

    答案:B

  3. 诗中提到的“残花”主要象征了什么? A. 新生
    B. 逝去的美好
    C. 希望
    D. 欢乐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 - 孟浩然
  • 《登鹳雀楼》 - 王之涣

诗词对比:

  • 孟浩然的《春晓》:同样描绘春天的美丽,但更强调了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在自然景观的描绘中,更突出远大理想与壮志凌云的情感。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古诗文观止》
  • 《诗经与古代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