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 其五 题刘六皆桃源图》

时间: 2025-02-04 15:49:19

红树满青山。

涧水潺潺。

烟霞无恙洞门关。

前度刘郎今又至,绿鬓微斑。

花下倚双鬟。

一笑追欢。

胡麻屑饭劝加餐。

莫学淮南天上去,鸡犬云间。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红树满青山。涧水潺潺。烟霞无恙洞门关。前度刘郎今又至,绿鬓微斑。花下倚双鬟。一笑追欢。胡麻屑饭劝加餐。莫学淮南天上去,鸡犬云间。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美丽的桃源景象:红色的树木满山青翠,溪水潺潺流淌,烟霞缭绕着洞门,景色依旧如昔。刘郎曾经来过,如今又再次光临,虽然鬓发已有些微白,但仍然神采飞扬。在花下倚着双鬟,微笑着追忆欢乐。胡麻屑饭的美味,劝我多吃几口。不要向淮南那样向天上飞去,那里的鸡犬皆在云间。

注释

  • 红树:指色彩鲜艳的树木,象征生机与美好。
  • 青山:青翠的山,代表自然的宁静与和谐。
  • 涧水潺潺:溪水流淌的声音,体现了自然的灵动。
  • 刘郎:指的是古代的一个文人形象,寓意重逢与旧友相聚。
  • 绿鬓微斑:形容年华渐逝,头发中的白色逐渐增多。
  • 胡麻屑饭:指一种美味的食物,寓意生活的丰盈与快乐。
  • 淮南天上去:指追求仙境,隐喻不切实际的幻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尤侗(公元1548年-约1627年),字子文,号月湖,明代诗人,擅长诗词、散文,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情感。尤侗的诗风清新,语言生动,常常流露出对乡土的热爱和对人情的思考。

创作背景

《浪淘沙 其五 题刘六皆桃源图》创作于明代,正值社会动荡与人心浮动的时代。诗人通过描绘桃源景象,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珍惜,反映了他对人际关系与自然和谐的追求。

诗歌鉴赏

本诗以优美的自然景色为背景,展现了人们对于旧友重聚的欢愉与珍惜。红树、青山与潺潺流水的描写,营造了一种宁静而和谐的氛围,令人心旷神怡。诗中“前度刘郎今又至”一句,既是在追忆往昔的友谊,也表达了对生活再次相聚的期待和珍惜。通过“绿鬓微斑”的描写,诗人展现了岁月的流逝,而这份情感在与友人共度的欢乐时光中得以延续。最后,诗句“莫学淮南天上去,鸡犬云间”则是一种对现实生活的回归,提醒人们珍惜眼前的生活,而不是向往遥不可及的仙境,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反思与哲理。这首诗在情感的表达与意象的运用上都非常成功,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红树满青山:描绘出一幅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鲜红的树木与青翠的山相互映衬,展现了自然的美丽。
  2. 涧水潺潺:溪水流淌的声音,增添了诗意的动感。
  3. 烟霞无恙洞门关:烟雾缭绕,形成了一种宁静的氛围,象征着世外桃源的恬淡。
  4. 前度刘郎今又至:表达对旧友重聚的喜悦与期待。
  5. 绿鬓微斑:表明岁月的流逝,人们在时间的洗礼中逐渐苍老。
  6. 花下倚双鬟:在花下的惬意与美好,暗示着人与自然的和谐。
  7. 一笑追欢:通过微笑追忆快乐时光,彰显人与人之间的情感。
  8. 胡麻屑饭劝加餐:生活的富足与温馨,体现了对美好生活的享受。
  9. 莫学淮南天上去:劝诫人们不要追求虚幻的生活,回归现实。
  10. 鸡犬云间:隐喻对简单生活的向往与珍惜。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鸡犬云间”比喻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 对仗:如“绿鬓微斑”与“花下倚双鬟”,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描写自然景象时,赋予其生命与情感,使读者更易产生共鸣。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以美丽的自然景色为背景,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和对现实生活的反思。诗人通过对桃源的描绘,传达出一种对和谐生活的向往,强调珍惜当下的生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红树:象征生机与希望。
  • 青山:代表宁静和自然的和谐美。
  • 涧水:象征流动的时间与生命。
  • 刘郎:象征旧友与重聚的美好回忆。
  • 胡麻屑饭:象征生活的丰盈与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

    • A) 李白
    • B) 杜甫
    • C) 尤侗
    • D) 白居易
  2. “前度刘郎今又至”中,刘郎指的是?

    • A) 诗人自己
    • B) 旧友
    • C) 仙人
    • D) 诗中的情景
  3. 诗中提到的“胡麻屑饭”象征什么?

    • A) 粗糙的生活
    • B) 美好的生活
    • C) 贫困的生活
    • D) 追求的生活

答案

  1. C) 尤侗
  2. B) 旧友
  3. B) 美好的生活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桃花源记》 by 陶渊明:描绘理想社会的作品,主题相似。
  • 《山中问答》 by 王维:同样描绘自然景色与人际关系。

诗词对比

  • 《浪淘沙 其五》与《桃花源记》均描绘了理想的桃源境界,但尤侗的诗更注重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而陶渊明则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两者在表达手法上各有千秋,展示了不同的文化内涵与时代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