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赠李士良之官宜兴
汪广洋 〔明代〕
近美除州牧,多言用旧臣。
正须宜令德,毋乃为斯民。
沙暖潮痕浅,城春柳色新。
应思阳羡路,日日望车尘。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李士良的赠言,赞美他升任宜兴官职的同时,传达了对治理的期望。诗中提到,应当重用德才兼备的人,而不是仅仅依赖旧臣。描绘了宜兴的春景,沙滩温暖,潮水痕迹浅淡,柳树发新芽。最后提到,李士良应常常思念阳羡的道路,日日盼望着车马的往来,反映了对繁荣的渴望。
注释:
- 近美:指李士良,近义于“美好”。
- 除州牧:指李士良被任命为州牧的职务。
- 旧臣:指以前的官员,暗指旧势力。
- 令德:指有德行的人。
- 斯民:指百姓,百姓的安危。
- 沙暖潮痕浅:描绘了宜兴春天的沙滩,温暖且潮水痕迹不深。
- 阳羡路:阳羡是宜兴的一条重要道路,象征繁荣和交通。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汪广洋,明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闻名,擅长写景抒情,关注社会民生。
创作背景:诗作在李士良任官宜兴时创作,反映了作者对友人的祝贺与期望,同时也表达了对社会治理的关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李士良为题材,展现了明代士人的理想与抱负。前两句通过对李士良任官的赞美,表达了对人才的重视,强调德行与才能的重要性,反映出诗人对国家治理的深刻思考。后两句则通过对宜兴春天美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和希望,沙滩温暖,柳色新绿,生机盎然,象征着希望与繁荣。最后一句提到阳羡路,暗示着交通繁忙,经济发展,诗人希望李士良能够心系百姓,带来更好的治理,体现出诗人对社会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近美除州牧,多言用旧臣:赞美李士良被任命为州牧,希望他能重用德才之士,而非依赖旧臣。
- 正须宜令德,毋乃为斯民:强调治理的重中之重在于德行,务必关注百姓的福祉。
- 沙暖潮痕浅,城春柳色新:描绘宜兴的春天美景,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欣赏。
- 应思阳羡路,日日望车尘:希望李士良能常常想到阳羡的繁荣,期待交通的繁忙与经济的发展。
-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阳羡路”比喻经济繁荣。
- 拟人: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色,赋予自然以生命。
-
主题思想:全诗表面上是对李士良的祝贺,但深层次上反映出对社会责任的思考,重视德才与民生,寄托了对国家未来的美好期望。
意象分析:
- “沙暖”:象征着温暖和安宁的生活。
- “潮痕浅”:暗示着平静与祥和的气氛。
- “柳色新”:象征着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 “阳羡路”:代表繁荣的交通与经济发展。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李士良被任命为何种官职?
- A. 州牧
- B. 省长
- C. 大学士
-
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色代表了什么?
- A. 秋天的凋零
- B. 春天的生机
- C. 夏天的炎热
-
诗中的“应思阳羡路”表达了怎样的愿望?
- A. 希望安静
- B. 渴望繁荣与发展
- C. 期待休闲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 《春望》 杜甫
诗词对比:
- 《春望》中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也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关切,但其背景更为沉重,而《赠李士良之官宜兴》则是充满希望与美好的祝愿,反映出两种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汪广洋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