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江色净如洗,白门三月春。
愁来别知己,况乃是乡人。
积雨暮云合,东风芳草新。
宣徽耆旧在,相见重咨询。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江边的春景,江水清澈如洗,三月的白门(即白色的城门)春意盎然。诗人感到愁苦,因为要与知己分别,更何况是老乡。傍晚时分,积雨的云层聚集,春风吹拂,芳草重新焕发生机。老朋友在宣徽(指宣徽院)任职,重逢时又可以详谈。
注释:
- 江色净如洗:江水清澈如同被洗过一样。
- 白门:指的是某个地方的城门,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 愁来别知己:感到忧愁,因为即将与知己分别。
- 况乃是乡人:更何况是来自同乡的人。
- 积雨暮云合:指的是傍晚时分,雨水积聚,云层合拢在一起。
- 东风芳草新:春风吹来,草木重新生长。
- 宣徽耆旧在:宣徽院的老朋友仍在。
- 相见重咨询:再次相见时,彼此可以再次交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汪广洋,明代诗人,生平不详,以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他的诗作常常反映出对友情、乡土情感的细腻描绘。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送别友人之际,表达了对知己的眷恋以及对春天美景的感悟。因其所描绘的江南水乡的春景,显示出作者对故土的深厚情感。
诗歌鉴赏:
《送栾架阁督运宣徽 其一》是一首充满乡愁的送别诗。诗的开篇以“江色净如洗,白门三月春”描绘出一幅清新而生动的春日江景,给人以视觉的享受。接着,诗人表达了因离别而产生的愁苦,特别是与知己的分别,情感真挚而动人。这里的“乡人”一词,进一步加深了这种离别的沉重感,让读者感受到人与人之间深厚的情谊。
后两句则通过描写自然景象,展现出春天的生机与希望。尽管离别让人愁苦,但春风和新生的芳草暗示着未来的重聚与希望。最后一句提到的“相见重咨询”,更是展现了诗人与老友相聚时的期待与温情,仿佛在诉说着即使离别,情谊依旧长存的美好。
整首诗以清丽的意象与深厚的情感交织在一起,展现了作者对于友谊的珍视与对春日的赞美,给读者带来一种淡淡的忧伤与诗意的美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江色净如洗:描绘了江水的清澈,象征着春天的纯净。
- 白门三月春:春天的气息在白门城外肆意蔓延,营造出明朗的春日氛围。
- 愁来别知己:表达了因离别而来的忧愁,情感真挚。
- 况乃是乡人:强调了友人之间的乡情加重了离别的痛苦。
- 积雨暮云合:傍晚的氛围增添了几分阴郁,象征着离别的沉重。
- 东风芳草新:春风吹拂,万物更新,象征着希望。
- 宣徽耆旧在:指老朋友在宣徽院任职,体现出相识的深厚。
- 相见重咨询:重聚时的期待,表达了友情的长存。
-
修辞手法:
- 比喻:江水比作洗净的样子,形象生动。
- 对仗:如“积雨暮云合,东风芳草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自然景象与人情交融,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情感的深度。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春日江景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与对未来重聚的期待,展现了深厚的友情与对故乡的眷恋。
意象分析:
- 江水:象征着清澈与纯净,反映出诗人的内心世界。
- 春天:象征着希望与新生,带来温暖的情感。
- 知己:象征着深厚的友情,是诗中重要的情感寄托。
- 云与雨:象征着忧愁与离别的情绪,增添了诗的沉重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江色净如洗”意指什么?
- A. 江水清澈
- B. 江水浑浊
- C. 江水波涛汹涌
答案:A
-
诗人感到愁苦的原因是?
- A. 离乡背井
- B. 与知己分别
- C. 自然景色美
答案:B
-
“东风芳草新”表达的是什么情感?
- A. 悲伤
- B. 希望
- C. 厌倦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李白的《送友人》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关怀,但更侧重于对家庭的情感。
- 李白的《送友人》则展现了洒脱的离别情绪,风格更为豪放。
总结:汪广洋的《送栾架阁督运宣徽 其一》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厚的情感,展现了春天的美好与离别的愁苦,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情感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