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庭老许遗结丝勒帛》
时间: 2025-05-21 03:35:59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李庭老许遗结丝勒帛
作者: 梅尧臣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纫丝作长带,正胜茱萸纹。
冉冉仍垂绋,左帛右炎自有薰。
鲜华非称我。修饰未如君。
曾不日来取,贤哉知礼云。
白话文翻译:
诗中描绘了用丝绳编织的长带,带上的花纹比茱萸的纹路更胜一筹。长带轻轻垂下,左右的绣帛散发着香气。鲜艳的华服并不能称赞我,装饰的美丽不及你。你何时能来取走呢?真是有礼貌的人啊。
注释:
- 纫丝:用丝绳编织。
- 茱萸纹:指茱萸花的花纹,暗示细腻的图案。
- 冉冉:轻轻地、缓缓地。
- 绋:一种丝织品。
- 左帛右炎:左右的帛,炎指香气。
- 鲜华:鲜艳的华服。
- 修饰:装饰。
- 贤哉知礼:形容对方礼貌、贤良。
典故解析:
此诗中提及的茱萸,常与节日和祭祀相关,代表着美好和希望。诗中提到的“贤哉知礼”,表达了对友人的赞美,体现了宋代文人对礼节的重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云,号香山,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是“江西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诗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态,善于使用细腻的意象。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宋代,背景是当时社会对礼节和文化的重视,诗人通过对丝织品的描绘,表现对友人的思念和赞美。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丝绸的美丽和华丽,展现出诗人对优雅生活的追求。诗中的“纫丝作长带”不仅是对物品的描写,更是对生活态度的体现,体现了诗人对美的向往。诗中提到的“冉冉仍垂绋”一语,流露出一种轻柔、婉约的美感,仿佛长带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带来一种温柔的触感。
此外,诗人对华服的自谦,以及对友人的赞美,展现了深厚的人际关系和对礼仪的重视。这种情感交织在一起,使得整首诗既有物质的美,也有情感的深度。最后一句“贤哉知礼云”,不仅是对友人的赞美,更是对当时代礼教的认可,突显了宋代文人特有的情怀与修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纫丝作长带:以丝绳编织成长带,象征着细致与美丽。
- 正胜茱萸纹:比茱萸的花纹更胜一筹,强调了长带的优雅。
- 冉冉仍垂绋:形象地描绘出长带轻垂的姿态,增加了诗的柔美感。
- 左帛右炎自有薰:左右的帛散发出香气,传达出一种氛围的优雅。
- 鲜华非称我:即使我身着华丽服饰,也不如你来得动人。
- 修饰未如君:即使装饰再美,也比不上你。
- 曾不日来取:希望你能早日来此。
- 贤哉知礼云:赞美对方有礼貌,体现了对友人的尊重。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美丽的丝带与友人的美好相提并论。
- 对仗:如“左帛右炎”,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
- 拟人:赋予丝带以生命,使其“冉冉”轻舞,增强了诗的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美丽丝带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赞美,反映了对优雅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礼仪的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丝带:象征着细腻与优雅,代表着美好的人际关系。
- 茱萸:常与美好祝愿相关,寓意吉祥。
- 香气:象征着品位和生活的优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冉冉”是指什么状态?
A. 快速
B. 缓慢轻柔
C. 突然 -
诗人认为鲜艳的衣服比不上谁的美?
A. 自己
B. 朋友
C. 自然 -
“贤哉知礼云”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赞美
B. 愤怒
C. 失落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
- 李清照的《如梦令》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鹿柴》对比,梅尧臣的这首诗更注重人际关系与礼仪,而王维则更专注于自然景色的描绘。两者都展现了宋代文人对美的追求,但侧重点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梅尧臣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