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忆故人 舟次瓜步怀徐姬石莲》
时间: 2025-02-04 15:42:5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桃花碎影江如靛,隔断相思一半。
昨夜曾题纨扇,镜里莲如面。
无边春草江南怨,好梦被谁偷换。
柳外老莺啼遍,报道看花晚。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故人的思念之情。桃花的影子如同碎片般洒落在江面上,仿佛隔断了我一半的相思。昨夜我曾在扇子上题字,镜子中的莲花映照着她的容颜。无边的春草让江南更添怨愁,难道是美梦被谁偷走了?柳外的老黄莺啼叫不止,仿佛在告诉我看花的时间已经晚了。
注释:
- 桃花碎影:桃花的影子碎片般散落,形象而生动。
- 江如靛:江水如同靛蓝色,描绘了江水的清澈和深邃。
- 纨扇:一种用丝绸或其他轻薄材料制作的扇子,常用于女子。
- 镜里莲如面:镜子中映出的莲花与她的面容相似,表达对美人的思念。
- 无边春草:春天的草长得茂盛,带来了无限的愁绪。
- 偷换:暗指梦境的变幻无常,让人难以把握。
典故解析:
- 桃花:在古代文学中,桃花常象征爱情与美丽。
- 扇子:古代文人常用扇子作为书写和表达情感的载体。
- 柳外老莺:黄莺在古诗中常常用来象征春天的到来与离别的哀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亮辅,明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诗词以情感细腻著称,常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及对故人的思念。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舟行至瓜步时,表达了诗人对故友的怀念与对江南美景的感怀,反映出当时文人对友情与自然的深切关注。
诗歌鉴赏:
这首《桃源忆故人》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与细腻的情感描写,让读者感受到浓烈的思乡之情。开篇以“桃花碎影江如靛”引入,桃花的美丽与江水的清澈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气氛。接着,诗人通过“昨夜曾题纨扇”表达了对故人的怀念,扇子成为了情感的寄托,仿佛在诉说着过去的美好时光。而“镜里莲如面”则通过反射的意象,强化了对故人容貌的思念。在“无边春草江南怨”中,春天的草长得无边无际,象征着愁苦的无尽,让人不禁联想到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惆怅。最后,老莺的啼鸣又带来了时光流逝的感慨,仿佛在提醒着诗人美好的时光已不再。整首诗情景交融,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深厚的艺术修养与对人事无常的哲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桃花碎影江如靛:用桃花的影子与江水的颜色,展现春天的景象,同时暗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 隔断相思一半:暗示思念的痛苦和情感的分离。
- 昨夜曾题纨扇:通过题字的行为表达对故人的思念。
- 镜里莲如面:莲花的美丽与故人的容颜相呼应,进一步渲染思念。
- 无边春草江南怨:春草的茂盛与怨愁相结合,表达了对江南的深厚情感。
- 好梦被谁偷换:梦境的变化令人无法把握,隐喻对美好时光的失去感到惋惜。
- 柳外老莺啼遍:柳外的黄莺啼鸣,象征春天的过去与时间的流逝。
- 报道看花晚:最后一句点明时间的推移与花期的结束,令人感到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桃花的碎影比喻思念的难以捉摸。
- 拟人:老莺啼叫仿佛在传递信息,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整首诗运用对仗手法,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和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主要表达了对故人深切的思念与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事的深刻观察与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桃花:象征爱情与美好,承载着对故人的思念。
- 江水:象征流逝的时光,既清澈又深邃。
- 春草:象征生机与无尽的愁苦。
- 扇子:承载着记忆与情感的载体。
- 莺啼:象征春天的来临与逝去的时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桃花碎影”所描绘的意象主要体现了哪种情感? A. 快乐
B. 忧伤
C. 愤怒 -
“昨夜曾题纨扇”中的“纨扇”最能代表什么? A. 春天
B. 友情
C. 记忆 -
全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对自然的赞美
B. 对故人的怀念
C. 对时光的感慨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李白的《静夜思》
诗词对比:
- 《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了深情的思念,但侧重于兄弟之间的情感。
- 《静夜思》:通过对月亮的描绘表达思乡之情,主题与《桃源忆故人》相似,但情感基调更为宁静。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明代诗人研究》
- 《陆亮辅作品集》
通过以上内容,希望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桃源忆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