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中措 题阙》

时间: 2025-02-04 15:36:17

娃儿十五得人怜。

金雀髻垂肩。

已爱盈盈翠袖,更堪小小花钿。

江山在眼,宝朋满座,有酒如川。

未得芙蓉帐底,且教玳瑁筵前。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朝中措 题阙
作者: 白朴 〔元代〕

娃儿十五得人怜。金雀髻垂肩。
已爱盈盈翠袖,更堪小小花钿。
江山在眼,宝朋满座,有酒如川。
未得芙蓉帐底,且教玳瑁筵前。

白话文翻译:

这位十五岁的少女真让人怜爱,金色的小雀发髻垂在肩上。
她已经让人心动的翠袖更显娇媚,头上的小花钿更是增添了几分美丽。
眼前的江山如画,朋友们满座,酒如江河般流淌。
虽然还没能在芙蓉帐下畅饮,暂且在玳瑁筵前欢聚吧。

注释:

  • 娃儿: 孩子,少女。
  • 金雀髻: 一种发型,用金色的雀鸟形状装饰。
  • 盈盈: 形容女子姿态柔美、婀娜多姿。
  • 翠袖: 绿色的衣袖,象征青春和美丽。
  • 花钿: 用花形装饰的头饰。
  • 芙蓉帐底: 比喻美丽的女子在帐子下。
  • 玳瑁筵: 用玳瑁装饰的宴席,象征奢华和美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朴是元代著名的杂剧作家及诗人,他的作品往往反映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对人情世态的深刻理解。其诗风清新自然,常常运用生动的意象来表达情感。

创作背景: 在元代,社会动荡不安,但也带来了文化的繁荣。白朴以其独特的视角描绘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这首词作正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的体现。

诗歌鉴赏:

这首《朝中措 题阙》通过对年轻女性形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青春的美丽与活力。开头的“娃儿十五得人怜”直接引入主题,表达了对少女的怜爱之情。金雀髻与翠袖的形象,不仅传达了少女的青春气息,更渗透了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在接下来的几句中,诗人把眼前的壮丽江山与欢聚的场景结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喜庆而温馨的氛围。诗中提到的“江山在眼,宝朋满座,有酒如川”,生动地描绘了欢聚时刻的热烈与欢快。这种欢愉不仅仅是于宴席之间,更是对人生美好时光的珍惜。

最后一句“未得芙蓉帐底,且教玳瑁筵前”则表现出一种淡淡的遗憾与期待。芙蓉帐底象征着更深层次的温情与亲密,而玳瑁筵前则是在有限的欢聚中寻找乐趣。这种矛盾的情感,恰恰体现了年轻人的懵懂与期待。

整首词在语言上清新自然,意象生动,情感真挚,展示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青春的留恋。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娃儿十五得人怜: 表达了少女的年龄与美丽,使人怜爱。
  2. 金雀髻垂肩: 形象生动,描绘出少女的发型,暗示其青春活泼。
  3. 已爱盈盈翠袖,更堪小小花钿: 翠袖的美丽与花钿的点缀,彰显了少女的魅力。
  4. 江山在眼,宝朋满座,有酒如川: 描绘出美好的生活场景,体现了欢愉与热闹。
  5. 未得芙蓉帐底,且教玳瑁筵前: 暗示着期待与向往,表达了对亲密关系的渴望。

修辞手法:

  • 比喻: “有酒如川”用河流比喻酒的丰富,形象生动。
  • 对仗: 诗中多处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描绘少女的美丽与欢聚的场景,表达了对青春的赞美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亲密关系的渴望,传达出一种淡淡的遗憾与期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娃儿: 代表青春,象征美好。
  • 金雀髻: 体现女性的柔美与精致。
  • 翠袖: 象征着生机与活力。
  • 江山: 代表壮丽的自然与生活的美好。
  • 芙蓉帐: 象征着温柔与浪漫的情感空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娃儿”的意思是?

    • A. 小孩
    • B. 老人
    • C. 动物
  2. “金雀髻”形容的是?

    • A. 一种花
    • B. 一种发型
    • C. 一种饮品
  3. “江山在眼,宝朋满座,有酒如川”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伤感
    • B. 欢乐
    • C. 怨恨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对比白朴与李清照的作品,白朴更注重描绘热闹与欢聚的场景,而李清照则更倾向于表现内心的情感与思考。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但都展现了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元代诗词选》
  • 《白朴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