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忆故人·庭槐沐雨翻新翠》
时间: 2025-02-04 16:09:0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桃源忆故人·庭槐沐雨翻新翠》
作者: 佚名〔宋代〕
庭槐沐雨翻新翠。
叠雪香罗初试。
铃响彩旗天坠。
忽报徐卿二。
帘帏坐客欢声沸。
脱紫须烦半臂。
借问月娥知未。
速长蟾宫桂。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雨后庭院的美丽景象,庭院中的槐树在雨水滋润下显得生机勃勃。香罗轻薄的雪白面料刚刚试穿,铃声响起,彩旗飘动,仿佛天空也因之而降。突然间,听说徐卿来了。帘子后坐着的客人们欢声笑语,气氛热烈。她脱下紫色的衣袖,似乎有些烦恼,想问月宫中的嫦娥是否知道此事。希望她能快些将桂花送到蟾宫。
注释
字词注释
- 庭槐:庭院中的槐树。
- 沐雨:沐浴在雨中,意指经过雨水的滋润。
- 翻新翠:色泽鲜艳的绿叶。
- 叠雪香罗:这里指精美的香罗织物,叠加如雪般洁白。
- 铃响彩旗:铃声响起,彩色的旗帜迎风飘扬。
- 徐卿:人名,可能指一位友人。
- 帘帏:帘子和帐幕。
- 欢声沸:欢声笑语热烈。
- 脱紫须烦半臂:脱去紫色的衣袖,似有烦恼。
- 月娥:嫦娥,月亮的女神。
- 速长蟾宫桂:希望快些送来蟾宫里的桂花。
典故解析
- 嫦娥:中国古代神话中的月亮女神,常与桂树、月亮相关联。
- 蟾宫:传说中月亮上的宫殿,常与嫦娥、桂花联系在一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此诗的作者为佚名,生活在宋代。宋代是中国文学发展的重要时期,诗词、词曲等多种文学形式繁荣,尤其是婉约派和豪放派并存。作者的身份不详,但其作品体现了当时人们对生活的细腻感受和对友情的珍视。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创作于春夏之交的一个雨后时节,描写了作者对故人的思念。雨后的庭院景色,象征着生机与希望,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友人的怀念。
诗歌鉴赏
《桃源忆故人·庭槐沐雨翻新翠》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的诗作,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个美丽的雨后庭院景象。开篇的“庭槐沐雨翻新翠”即刻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清新幽静的环境,槐树的绿意盎然象征着生机与希望。接下来的“叠雪香罗初试”则引入了一种轻柔的美感,暗示着即将到来的欢庆。
诗中“铃响彩旗天坠”展现了热烈的气氛,仿佛整个天空都因为庆祝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听闻徐卿的到来,欢乐的气氛愈发高涨,作者的思念之情在此刻达到了高潮。最后以月娥和蟾宫桂的意象结尾,既传达了对故人的期待,也引入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月亮和桂花的美好情感,形成了一个诗意的循环。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流畅的语言,展现了友谊的温暖与对生活的热爱,情感真挚,深具感染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庭槐沐雨翻新翠:庭院中的槐树,淋雨后显得更加翠绿,生机勃勃。
- 叠雪香罗初试:刚刚试穿的香罗面料洁白如雪,展现出新鲜感。
- 铃响彩旗天坠:铃声响起,彩旗在空中飘扬,营造出欢庆的氛围。
- 忽报徐卿二:突然传来徐卿到来的消息,令人兴奋。
- 帘帏坐客欢声沸:帘子后坐着的客人们欢声笑语,气氛热烈。
- 脱紫须烦半臂:看到朋友的到来,脱去紫色衣袖,似乎有些烦恼。
- 借问月娥知未:想问月亮的嫦娥是否知道此事。
- 速长蟾宫桂:希望她能够快些将蟾宫里的桂花送来,象征着思念和友情。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雨后槐树的翠绿比作新生,展现出生命的活力。
- 拟人:通过“铃响彩旗天坠”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增强诗歌的生动性。
- 对仗:句式对称,增强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故人的思念与珍视,描绘了一个生机勃勃的生活场景,蕴含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庭院:象征着温馨的家庭与生活。
- 槐树:常被视为友谊与长久的象征。
- 雨水:象征滋润与新生,带来希望。
- 香罗:代表美好、轻柔的生活气息。
- 嫦娥与桂花:象征着长久的思念与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徐卿”指的是谁? A. 一位友人
B. 一位神仙
C. 一位诗人 -
“庭槐沐雨翻新翠”中的“翠”指的是什么? A. 荷花
B. 槐树的绿叶
C. 清泉 -
诗中提到的“月娥”是指哪个神话角色? A. 西王母
B. 嫦娥
C. 观音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 李清照
诗词对比
- 《静夜思》:同样表达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但意境更为孤寂,情感更为直接。
- 《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同样展现了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但更强调失去与遗憾。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诗词鉴赏全书》
通过以上内容,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桃源忆故人·庭槐沐雨翻新翠》这首诗的意境和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