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忆故人 醉后作》

时间: 2025-01-27 03:50:34

酒酣拔剑呼天问。

声断都无吾应。

多少旧时情性。

一一消磨尽。

而今风景伤人甚。

冷杀落花村径。

更有夜来憎听。

碎雨和清磬。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桃源忆故人 醉后作
作者: 潘西凤 〔清代〕

酒酣拔剑呼天问。声断都无吾应。
多少旧时情性。一一消磨尽。
而今风景伤人甚。冷杀落花村径。
更有夜来憎听。碎雨和清磬。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饮酒畅饮后,情绪激荡,拔剑呼天,想要寻求昔日好友的回应,然而却无声无息。过去的情感与情绪,随着时光的流逝逐渐消磨殆尽。当下的风景让人心痛,村中小径上的落花更显得凄凉。夜里又听到令人厌烦的声音,细雨与清脆的磬声交织在一起,令人更加感到孤寂。

注释

  • 酒酣: 酣醉,指喝酒喝得酩酊大醉。
  • 拔剑呼天: 拔出剑来对天呼喊,表现出激昂的情绪。
  • 声断都无吾应: 声音断绝,完全没有回应,表现出孤独感。
  • 消磨尽: 渐渐消失、磨灭殆尽。
  • 冷杀: 形容凄冷、令人心寒。
  • 夜来憎听: 夜晚来临,听到的声音令人厌恶。
  • 碎雨和清磬: 雨声细碎,与清脆的磬声交织在一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潘西凤,清代诗人,生平事迹较为罕见,主要以诗词创作为主,风格多样,擅长抒发个人情感与人生感悟。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酒后,表达了对故人的怀念与对逝去时光的惋惜,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清代社会动荡,许多文人都感受到时代的变迁带来的情感冲击。

诗歌鉴赏

《桃源忆故人 醉后作》是一首充满感伤和怀旧情绪的诗。诗人用“酒酣拔剑呼天问”的开头,展现出一种激昂的情绪,但随之而来的“声断都无吾应”却转为深深的孤独感。诗人在醉酒后拔剑呼天,既是对英雄气概的渴望,也是对旧友的呼唤,反映了对友情的渴望与失落。

诗中提到的“多少旧时情性,一一消磨尽”,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无情与人生的无奈。所有曾经的情感都在岁月的流逝中渐渐消逝,诗人的心境因此更加沉重。

接下来的“而今风景伤人甚”一语,描绘了诗人眼中的世界,似乎再没有往日的美好,四周的景色都变得刺眼而令人心痛。村中的落花,象征着逝去的美好与青春,令人感到无比凄凉。

最后一句“更有夜来憎听,碎雨和清磬”,将诗人的孤独感推向高潮。夜晚的雨声与清磬声交织在一起,既是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又是对内心情感的映射。细雨和清磬声混杂,形成了一种复杂的情绪,既有宁静的美感,也有凄凉的孤独。

整首诗通过对酒、剑、旧情、风景的描绘,体现了诗人对过往的深切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深厚的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酒酣拔剑呼天问: 表达酒醉后的豪情与对旧友的呼唤。
  2. 声断都无吾应: 现实的冷漠与孤独,呼唤无应。
  3. 多少旧时情性: 追忆往日的情感,感叹时光的无情。
  4. 一一消磨尽: 旧情逐渐消逝,感情的淡化。
  5. 而今风景伤人甚: 现今的景象令人痛心,感叹现实的悲凉。
  6. 冷杀落花村径: 落花冷清,映衬出诗人的孤独与伤感。
  7. 更有夜来憎听: 夜晚的声音令人厌倦,内心的烦闷与不安。
  8. 碎雨和清磬: 雨声与清磬声交织,象征着复杂的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 通过“碎雨”和“清磬”的对比,表现情感的复杂。
  • 拟人: 景物被赋予了情感,如“风景伤人”。
  • 对仗: 全诗结构严谨,音韵和谐,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过去的怀念与现实的感慨,表达了诗人的孤独与无奈,反思人生的变迁,展现了对友情的渴望与对逝去时光的惋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 象征情感的宣泄与豪情。
  • : 代表英雄气概与对旧友的呼唤。
  • 落花: 代表逝去的美好与时间的流逝。
  • : 象征孤独与寂寞的时刻。
  • 碎雨: 细腻的情感与内心的波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酒酣拔剑呼天问”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愤怒
    B. 怀念
    C. 喜悦

  2. “声断都无吾应”中的“声断”指的是什么? A. 酒声
    B. 友人的回应
    C. 自然的声音

  3. 整首诗主要传达了什么主题? A. 对自然的赞美
    B. 对旧友的怀念
    C. 对爱情的渴望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月夜忆舍弟》 - 杜甫
  • 《静夜思》 - 李白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同样表达对亲友的思念,情感深沉,语言简练。
  • 李白的《静夜思》: 对月亮的思念与孤独感的抒发,意象清新而富有哲理。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入门》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