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智满三藏》
时间: 2025-01-10 19:27:4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赠智满三藏
作者: 齐己 〔唐代〕
灌顶清凉一滴通,大毗卢藏遍虚空。
欲飞薝卜花无尽,须待陀罗尼有功。
金杵力摧魔界黑,水精光透夜灯红。
可堪东献明天子,命服新酬赞国风。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通过佛教的灌顶法门,获得清凉的智慧,象征着大毗卢法藏普遍存在于虚空之中。想要飞向无尽的薝卜花,必须依靠陀罗尼的功德。金刚杵的力量可以摧毁魔界的黑暗,而水晶般的光辉照亮了夜晚的红灯。诗人感慨,能将这份智慧和赞美献给明理的天子,愿他能以此作为新的奖赏,赞颂国家的风采。
注释
- 灌顶:佛教仪式,象征传递智慧。
- 大毗卢:大毗卢遮那佛,象征法界的智慧和真理。
- 薝卜花:一种植物,象征美好而无尽的愿望。
- 陀罗尼:佛教中的一种咒语,具有保护和加持的功效。
- 金杵:指金刚杵,象征摧毁邪恶的力量。
- 水精光:象征清澈明亮,暗示智慧的光辉。
- 明天子:指明理的君主,象征国家的希望和未来。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齐己(约710年-780年),唐代诗人,因其与佛教的深厚渊源而著称。他的诗作往往融汇了佛教思想与个人感悟,具有超脱的意境和哲理。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唐代,正值佛教在中国的繁荣时期,许多文人都受到佛教思想的影响。齐己在此时通过诗歌表达了对智慧的追求与对国家的期待,展现了对佛教文化的推崇和对和平、繁荣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其清新脱俗的意象和深邃的哲理而引人入胜。开头两句通过“灌顶”和“大毗卢”的意象,设定了一个超越现实的场景,展示了佛教中智慧的传递。诗中提到的“薝卜花”象征着理想和美好,而“陀罗尼”的引入则强调了修行与努力的重要性,暗示着智慧的获得不是偶然,而是需要艰辛的修行与实践。
接下来的两句,诗人以“金杵”和“水精光”相对,展现了佛教中的光与暗的对立,金杵象征着对邪恶的摧毁,而水精光则象征着智慧和光明的普照。这种对立的意象不仅增强了诗的张力,也展现了佛教文化中对光明与黑暗的思考。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对国家的关怀与期待,表达了对明天子的赞美与祝愿,既有对国家的忠诚,也有对未来的美好期许。整首诗不仅仅是对智慧的赞美,更是对国家和社会的深切关爱和希望,充分体现了齐己作为一个唐代诗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灌顶清凉一滴通:灌顶之水清凉透彻,象征智慧的直接传递。
- 大毗卢藏遍虚空:大毗卢法藏无处不在,强调真理的普遍性。
- 欲飞薝卜花无尽:渴望追求无尽的美好,表达向往理想的心态。
- 须待陀罗尼有功:强调获得智慧与成功需要努力与修行。
- 金杵力摧魔界黑:金刚杵的力量能够摧毁邪恶,象征正义的力量。
- 水精光透夜灯红:晶莹的光辉照亮黑夜,象征智慧的照耀。
- 可堪东献明天子:诗人愿意将智慧献给明理的君主,表达忠诚与祝福。
- 命服新酬赞国风:希望国家能够因这份智慧而繁荣昌盛。
修辞手法:
- 比喻:灌顶、金杵等意象使用比喻手法,表达深刻的佛教哲理。
- 对仗:整首诗的句式工整,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薝卜花、水精光等意象象征着理想与智慧,富有内涵。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智慧的获得与国家的希望,展现了作者对佛教文化的理解与对社会的关怀,传达出一种理想化的愿景。
意象分析
- 灌顶:象征智慧的传递与启迪。
- 大毗卢:象征真理与法界的普遍存在。
- 金杵:象征摧毁邪恶的力量,正义的象征。
- 水精光:象征智慧的光辉,照亮黑暗。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灌顶”的意义是什么?
- A. 传递智慧
- B. 进行祭祀
- C. 进行庆典
-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金杵”象征着_____。
-
判断题:诗人希望通过这首诗表达对国家的关心与祝愿。 (对/错)
答案
- A
- 对邪恶的摧毁
- 对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送别》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齐己与王维的诗歌都蕴含了深厚的佛教思想,但王维的作品更倾向于自然与人文的结合,而齐己更注重智慧与国家的关系。两者的风格和表达方式各具特色,展现了唐代诗歌的多样性。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选》
- 《齐己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