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 田閒閒步偶成》
时间: 2025-04-29 01:19:3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管领韶华成老丑,有情争似无情。芒鞋竹杖葛衣轻。悠悠身外事,寂寂水边行。眼底光阴犹是梦,何须身后虚名。仰天一笑绝冠缨。东风归路稳,十里暮山青。
白话文翻译:
掌握青春的时光终究会变得衰老丑陋,情感真挚的人又何必比无情的人更为执着。穿着轻便的草鞋,拄着竹杖,身着葛衣,心中无忧无虑,悠然自得地在水边漫步。眼底的光阴犹如梦境,何必在意身后那虚幻的名声。仰天一笑,已经不再追求那华丽的冠缨。东风吹回的路稳当,十里的暮山在夕阳中显得青翠欲滴。
注释:
- 韶华:指年轻的时光。
- 管领:掌握、控制。
- 老丑:形容衰老和丑陋。
- 无情:无所牵挂、无情感。
- 芒鞋竹杖:指简朴的行装,象征一种淡泊名利的生活方式。
- 葛衣:用葛麻织成的衣服,古时常用作简单的衣物。
- 身外事:指与个人内心无关的世俗事务。
- 虚名:空洞的名声。
- 冠缨:华丽的头饰、名利的象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段成己,金朝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和理性的哲思著称。他的诗作多反映对人生、自然的思考,表达了一种超脱的精神追求。
创作背景:此诗产生于段成己的人生阶段,他对世俗名利的看淡,反映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在社会动荡和个人境遇中,他寻求一种超脱的生活态度,表达了对自然的向往和对生命本质的思考。
诗歌鉴赏:
《临江仙》通过描写诗人在自然边行走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悟和对名利的超然态度。开头两句“管领韶华成老丑,有情争似无情”以对比的手法,揭示了时间的无情和情感的复杂。诗人意识到,年华易逝,衰老是必然的结果,而对于情感的执着反而让人更加痛苦。接下来的“芒鞋竹杖葛衣轻”,诗人借用简朴的生活方式,表达了一种对世俗名利的拒绝,体现了内心的悠然与自在。
诗中继续探讨时间与生命的关系,“眼底光阴犹是梦”,暗示时间的流逝让人在回忆中感到虚幻,何必在意那“虚名”。最后两句“仰天一笑绝冠缨,东风归路稳,十里暮山青”,则是在感叹中升华,表现出一种洒脱和归隐的精神,似乎在告诉读者,真正的快乐在于顺应自然与内心的宁静。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管领韶华成老丑:掌握青春的时光终会变得衰老和丑陋。
- 有情争似无情:情感真挚的人为何要与无情者争执。
- 芒鞋竹杖葛衣轻:穿着简单,生活淡泊。
- 悠悠身外事,寂寂水边行:无忧无虑,悠然自得地漫步在水边。
- 眼底光阴犹是梦:回望光阴,感到如梦般虚幻。
- 何须身后虚名:何必在意身后的名声。
- 仰天一笑绝冠缨:一笑了之,不再追求名利。
- 东风归路稳,十里暮山青:归路安稳,十里的山水在夕阳中显得迷人。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时间比作梦,强调时间的无情和虚幻。
- 对仗:开头两句采用对仗的形式,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和对比效果。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人生、时间的深刻思考,强调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展现了诗人对名利的淡泊与超脱。
意象分析:
- 韶华:象征年轻、美好的时光,寓意短暂。
- 芒鞋竹杖:代表简朴的生活方式,暗示对物质的无欲无求。
- 水边:象征宁静和思考的空间,反映内心的平和。
- 暮山:夕阳下的山水,象征美好与自然的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韶华”指的是什么? A. 年轻的时光
B. 人生的智慧
C. 物质的追求 -
诗人对“虚名”的态度是? A. 十分重视
B. 轻视
C. 不在乎 -
诗中提到的“芒鞋竹杖”象征什么? A. 富贵
B. 自由与简朴
C. 忧愁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庐山谣》 李白
- 《静夜思》 李白
诗词对比: 《庐山谣》同样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人生的思考。在李白的诗中,豪放与洒脱的精神与段成己的淡泊名利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不同的生活态度和哲学思考。
参考资料:
- 《金朝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诗词的美学与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