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 其三 暮秋有感》
时间: 2025-01-27 03:09:5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走遍人閒无一事,十年归梦悠悠。
行藏休更倚危楼。
乱山明月晓,沧海冷云秋。
诗酒功名殊不恶,个中未减风流。
西风吹散两眉愁。
一声长啸罢,烟雨暗汀洲。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暮秋时节的感慨。他走遍了人迹罕至的地方,却发现无所事事,十年的归梦如同悠长的思绪。身处高楼,他不再纠结于行踪的选择。望着晨曦下的乱山与明月,感受到秋天海边的冷云。诗酒与功名并非令人厌恶,他的风流韵致依然未减。西风吹散了他的愁绪,发出一声长啸后,烟雨笼罩着汀洲。
注释:
- 无一事:没有任何事情,形容闲暇。
- 归梦:回归的梦,意指对故乡的思念和向往。
- 危楼:高楼,象征思考和眺望的地方。
- 乱山明月晓:形容清晨明月照耀下的山景。
- 沧海冷云秋:描绘秋天海边的冷清景象。
- 诗酒功名:诗歌、酒饮与功名利禄。
- 风流:风采与情趣。
- 眉愁:愁苦的眉头。
- 长啸:长声呼啸,表达内心的情感。
- 烟雨暗汀洲:烟雾与细雨笼罩着的小洲,营造出一种朦胧的意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段成己,金朝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他的诗多描绘自然景观和人生感悟,常常融入个人情感与对时节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暮秋,正值作者人生的某个阶段,他在此时回顾往昔,思考人生的意义与价值,表达了对岁月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临江仙 其三 暮秋有感》是一首蕴含深厚情感的诗作。诗人在暮秋时节,面对自然景象,内心感慨万千。他以“走遍人閒无一事”开篇,表达了在纷扰的世俗中,感受到的空虚与无奈。十年归梦的悠长回忆,似乎在提醒他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接着,诗人通过“行藏休更倚危楼”传达出一种放下执念的态度,虽身在高楼,心中却始终在追寻更深的意义。乱山明月的清晨,沧海冷云的秋景,再次将读者带入一个自然与人心相交融的意境中,诗酒与功名的反思,则是对世俗价值的重新审视。
“西风吹散两眉愁”一句,展现了诗人于秋风中释怀的情绪,最后的“烟雨暗汀洲”则以其朦胧的意境,留下了无限的遐想空间。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人生、自然的独特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走遍人閒无一事:即使走遍了人迹稀少的地方,仍无所事事,体现一种无聊的状态。
- 十年归梦悠悠:十年来的梦境总是围绕着归乡的念头,隐含对过往的怀念。
- 行藏休更倚危楼:不再纠结于行踪,选择了静静依靠高楼,象征一种心态的转变。
- 乱山明月晓:清晨时分,明月照耀着错落的山峦,描绘出一种宁静的自然美。
- 沧海冷云秋:秋天时海面上的冷云,反映出季节的萧条与孤寂。
- 诗酒功名殊不恶:对于诗酒与功名,虽非厌恶,却也不再追求。
- 个中未减风流:即便放下追求,风流韵致依然存在。
- 西风吹散两眉愁:西风吹来,带走了心头的忧愁,表现出一种释然。
- 一声长啸罢,烟雨暗汀洲:以长啸结束,烟雨朦胧的汀洲,留下了深思与惆怅。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人生比作“归梦”,引发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 对仗:如“诗酒功名殊不恶,个中未减风流”,增强了诗句的节奏感。
- 意象:通过“明月”、“冷云”、“烟雨”等意象,营造出浓厚的秋意与思绪。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人生的反思与释怀。诗人在经历了世俗的追求后,逐渐领悟到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美好,表达了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对岁月流逝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乱山:象征着人生的复杂与多变。
- 明月:象征着清晰与希望。
- 沧海:代表广阔的心境与深邃的思考。
- 冷云:暗示内心的孤寂与冷清。
- 烟雨:象征着朦胧的情感与思绪。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作者是?
- A. 李白
- B. 杜甫
- C. 段成己
- D. 白居易
-
诗中提到的“十年归梦”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功名的追求
- B. 对故乡的思念
- C. 对朋友的怀念
- D. 对自然的热爱
-
“西风吹散两眉愁”中“西风”象征着什么?
- A. 快乐
- B. 释然与解脱
- C. 悲伤
- D. 追求
答案:
- C. 段成己
- B. 对故乡的思念
- B. 释然与解脱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思考。
- 苏轼《水调歌头》: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见解。
诗词对比:
- 《临江仙 其三 暮秋有感》与《水调歌头》:两者都呈现了对人生与自然的深刻思考,但段成己更侧重于个人的情感体验,而苏轼则更强调对人生的哲理探讨。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古诗词精华选读》
- 《段成己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