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 其三 立春后数日盛寒不出因赋鄙语敬呈遁庵尊兄一笑》
时间: 2025-01-27 03:51:5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那得茅斋一饷閒。
地炉敲火试龙团。
头从白后弹冠懒,
脚自顽来应俗难。
尘世窄,酒杯宽。
百年转首一槐安。
是非臧谷何时了,
隐几西窗月色寒。
白话文翻译:
想要在这简陋的茅草屋中安静地享受悠闲时光,
就得靠着炉子,敲打火柴,尝试那美味的龙团(糕点)。
头发已经白了,不愿意再费心理会那些浮华,
脚下却任由世俗的诱惑,难以自拔。
这个尘世狭窄,酒杯却显得宽广。
百年转瞬即逝,只有那棵槐树依然安然无恙。
关于是非对错,何时才能结束呢?
在这隐秘的小几旁,西窗外的月色透着寒意。
注释:
- 茅斋:指简陋的草屋。
- 龙团:一种糕点,象征美味。
- 弹冠懒:指不愿再打扮自己,懒于追求名利。
- 尘世:指繁华的世俗生活。
- 槐安:槐树,象征长寿和平静。
- 是非臧谷:指世俗的是非对错。
- 隐几:指隐居时的桌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段成己,金朝诗人,性情洒脱,常以隐逸生活为主题进行创作。他的诗作风格清新自然,充满了人生态度的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
创作于立春后数日,时值盛寒,作者因不愿外出而赋诗,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扰的厌倦。
诗歌鉴赏:
这首《鹧鸪天》以闲适的姿态描绘了作者在寒冷春天的内心世界。全诗通过对生活状况的细腻观察,展现了隐士的洒脱与对人世纷争的超然。首句以“茅斋”开头,便引入了一个简朴而宁静的场景,象征着作者对物质生活的淡泊。紧接着的“地炉敲火试龙团”则展现了作者在冬日寒夜中,围炉而坐的温暖与安宁,令人感受到一种生活的幸福感。
“头从白后弹冠懒,脚自顽来应俗难”两句,表达了作者对世俗名利的无所谓态度,既有自嘲成白发的无奈,也有对世俗生活的无力抗拒,反映了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名利的淡漠。后半部分则更加深刻地揭示了人生的哲思,强调了“百年转首”的短暂与“槐安”的永恒,展现了对生命真谛的思考。
最后两句以“是非臧谷何时了,隐几西窗月色寒”结束,给人一种清冷的孤独感,令人思考人际关系的复杂与人生的无常。这首诗整体上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但又不乏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哲学思考和生活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那得茅斋一饷閒:想要在简陋的茅屋中享受一段悠闲时光。
- 地炉敲火试龙团:围着炉子,敲打火柴,尝试做美味的糕点。
- 头从白后弹冠懒:头发已白,不愿再打扮自己。
- 脚自顽来应俗难:任由世俗的诱惑,难以自拔。
- 尘世窄,酒杯宽:尘世狭窄,酒杯却显得宽广,象征生活的局限与酒的放纵。
- 百年转首一槐安:时间飞逝,唯有槐树长存,象征长寿与安宁。
- 是非臧谷何时了:人间的是非对错何时才能结束?
- 隐几西窗月色寒:在隐秘的小几旁,西窗外的月光透着寒意,表现孤独与思考。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尘世窄,酒杯宽”形成鲜明对比。
- 比喻:将酒杯比作人生的宽广,暗示放纵的生活态度。
- 象征:槐树象征长寿与安宁。
主题思想:
这首诗表达了隐逸生活的向往,反映了作者对世俗纷扰的厌倦,以及对生命短暂和人际关系复杂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茅斋:象征简单与宁静的生活。
- 龙团:象征美味与温馨的家庭生活。
- 槐安:象征长寿与安宁。
- 月色寒:象征孤独与思考的深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作者是? A. 李白
B. 杜甫
C. 段成己
D. 王维 -
“尘世窄,酒杯宽”中的“酒杯”象征什么? A. 友情
B. 名利
C. 生活的放纵
D. 家庭 -
诗中提到的“槐安”象征什么? A. 繁华
B. 安宁与长寿
C. 生命的短暂
D. 人际关系的复杂
答案:
- C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月下独酌》与《鹧鸪天》均体现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但李白更多表现出对酒的热爱与对友谊的追求,而段成己则更多反映对世俗的厌倦与对隐逸的向往。两者在表现手法上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生活态度和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金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
- 《中国古代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