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
时间: 2025-01-10 17:39:38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
白话文翻译
孔子说:“学习并时常复习,不是很快乐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而不生气,这才是真正的君子。”
曾子说:“我每天要反省三次:为别人谋划却不忠诚吗?与朋友交往却不守信吗?传授的知识没有去实践吗?”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时确立自己的事业,四十岁时不再疑惑,五十岁时明白天命,六十岁时耳朵听得顺畅,七十岁时能够随心所欲而不逾越礼法。”
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可以成为老师了。”
孔子说:“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惘;思考而不学习,就会危险。”
孔子说:“贤哉,回也!一碗饭,一瓢饮,在简陋的巷子里,别人无法忍受忧愁,回却依然保持快乐。”
贤哉,回也!
雍也说:“知道的人不如喜爱的人,喜爱的人不如乐于其中的人。”
雍也说:“吃粗粮,喝水,曲肱而枕,乐趣自会在其中。不义而富贵,对我来说就像浮云。”
述而说:“三人同行,必有我师。从其中的善者学习,从其不善者加以改正。”
述而在河边说:“时间如流水,不分昼夜。”
子罕说:“三军可以夺去指挥,普通人却不可夺去志向。”
子罕子夏说:“博学而志向坚定,认真提问并近思,仁德就在其中。”
注释
字词注释
- 学而时习之:学习并且时常复习。
- 不亦说乎:难道不快乐吗?
- 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 三省吾身:三次反省自己。
- 志于学:立志于学习。
- 温故而知新:复习旧知识以获得新知。
- 不义而富且贵:不道德而获得的财富和地位。
典故解析
- “三人行,必有我师”:出自《论语》中的一段,强调从他人身上学习的态度。
- “逝者如斯夫”:时间的流逝,不分昼夜,意在提醒人珍惜时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所编纂的记录孔子言行的书籍,反映了孔子的思想和教育理念。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字仲尼,春秋时期的伟大思想家、教育家。
创作背景
《论语》的内容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是孔子及其弟子对伦理、政治、教育等问题的探讨,旨在传播儒家思想,倡导仁德、礼义和忠信的道德观念。
诗歌鉴赏
《论语十二章》通过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道理,展示了孔子对学习、友谊、道德和人生的思考。全篇用问答的形式,既有孔子的教诲,也有弟子们的反思与总结,体现了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
孔子强调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学习是人生的根本,时常复习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同时,交友的诚信也是君子之道,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尊重。孔子的自我反省,展现出一种学习和进步的态度,时刻提醒自己保持初心。
在描绘人生的不同阶段时,孔子通过“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等表述,概述了人生的成长过程,强调了知识、道德与个人志向的关系。此处不仅有教育的意义,也蕴含了对人生的深刻理解。
此外,孔子对生活态度的描述,特别是对物质财富的看法,充满了哲理。即使在困苦的环境中,仍然能保持乐观的态度,这种境界是值得人们追求的。
整首诗歌不仅是对个人修养的倡导,更是对社会和谐与人际关系的深刻思考,展现了儒家思想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强调学习和复习的重要性,带来快乐。
-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 交友的乐趣,说明友谊的珍贵。
-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君子的宽容与自省。
- “吾日三省吾身……” - 自我反省的必要性。
-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 人生不同阶段的学习与成长。
-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循环学习的必要性。
- “学而不思则罔……” - 强调思考与学习的结合。
- “贤哉,回也!” - 赞美弟子回的坚韧与乐观。
-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 强调兴趣与乐趣的重要性。
-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学习的谦逊态度。
- “逝者如斯夫……” - 时间的流逝与珍惜。
- “三军可夺帅也……” - 志向不可动摇。
修辞手法
- 对仗:整篇使用了很多对仗的句式,如“饭疏食,饮水”。
- 比喻:将时间比作流水,形象生动。
- 反问:通过反问句式增强语气,如“不亦说乎?”。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以学习、修身、交友和人生哲理为主题,强调知识的重要性、自我反省的必要、友谊的珍贵以及对物质财富的淡泊。其核心思想是提倡仁德、礼义和自我修养,体现了深厚的儒家文化。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学习:象征知识的获得与自我提升。
- 友谊:象征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支持。
- 乐趣:象征生活的态度与价值观。
- 时光:时间的流逝,提醒人珍惜当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孔子认为学习的目的是什么?
- A. 赚钱
- B. 提升自我
- C. 取悦他人
- D. 获得名声
-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意味着什么?
- A. 三人就能打败敌人
- B. 从他人身上学习
- C. 三人一起吃饭
- D. 学习不需要老师
-
孔子认为生活中的乐趣在哪里?
- A. 在物质享受
- B. 在友谊和学习中
- C. 在权力地位上
- D. 在名声和财富上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大学》:儒家经典,讲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
- 《中庸》:探讨个人的自我修养和社会责任。
诗词对比
- 《论语》与《孟子》:两者都是儒家经典,前者侧重于伦理道德,后者更强调仁政与人性之善,展现了不同的哲学视角。
参考资料
- 《论语》原文及其注释
- 《论语》研究及其思想解析书籍
- 相关的儒家思想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