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翁登泰山》
时间: 2025-01-10 18:26:58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二翁登泰山
作者: 佚名 〔未知〕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昔有二翁,同邑里而居。
甲翁之妻子去乡,唯叟一人而已。
一日,叟携酒至乙翁第,二人对酌,不亦乐乎!
乙翁曰向吾远游冀雍,然但未尝登泰山,君有意同行乎?
甲翁曰是山余亦未登,然老矣,恐力不胜。
乙翁曰差矣,汝之言!曩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
甲翁曰甚善!翌日,二翁偕往,越钱塘,绝长江,而至泰阴。
夜宿,凌晨上山。
乙翁欲扶之,甲翁曰吾力尚可,无需相扶。
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
白话文翻译:
从前有两位老翁,住在同一个地方。
甲翁的妻子和孩子都已离乡,只有他一个人。
一天,老翁带着酒来到乙翁家,两人对饮,乐趣无穷!
乙翁说:“我曾远游冀州和雍州,但还没有登过泰山,你想和我一起去吗?”
甲翁说:“我也未曾登过这座山,但年纪大了,怕没有力气。”
乙翁说:“你说错了!当年愚公九十岁还在移山,我们如今才过六旬,何必觉得老呢!”
甲翁说:“说得不错!”第二天,两位老翁一起出发,越过钱塘,渡过长江,抵达泰山脚下。
夜宿后,清晨开始爬山。
乙翁想要扶着他,甲翁说:“我还有力气,不用扶。”
从日出到黄昏,他们已经到达了半山腰。
注释:
- 甲翁:指第一位老翁。
- 乙翁:指第二位老翁。
- 愚公:指《愚公移山》故事中的主人公,象征坚持不懈的精神。
- 泰山:中国五岳之首,象征着高大雄伟。
典故解析:
- 愚公移山:出自《列子·汤问》,讲述了一个老翁为了方便后代,毅然决然地移山的故事,传达了坚持和毅力的精神。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该诗的作者不详,可能是流传于民间的故事,反映了古代人们的生活和思想观念。
创作背景:
在古代社会,登山被视为一种追求高尚理想和精神境界的表现,尤其是泰山作为名山,吸引很多游人。
诗歌鉴赏:
《二翁登泰山》通过两个老翁的对话,展现了老年人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诗中甲翁和乙翁虽已年迈,却不畏艰难,勇于追求梦想,体现了“人老心不老”的精神。尤其是乙翁以愚公为例,强调了坚持和毅力的重要性,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激励和正能量。两位老翁的友情也在对酌、同行的过程中得到了升华,表现了老年人之间的互助与支持。
这首诗不仅描绘了登山的过程,更传达了人生哲理:无论年龄大小,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就能克服困难,达到理想的高度。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诗人让我们感受到一种人生的壮丽和诗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昔有二翁,同邑里而居。
- 介绍两位老翁的背景,设置故事场景。
-
甲翁之妻子去乡,唯叟一人而已。
- 描述甲翁的孤独,增强人物的情感深度。
-
一日,叟携酒至乙翁第,二人对酌,不亦乐乎!
- 体现两人友谊,酒是沟通的媒介。
-
乙翁曰向吾远游冀雍,然但未尝登泰山,君有意同行乎?
- 提出登山的建议,展示旅行的向往。
-
甲翁曰是山余亦未登,然老矣,恐力不胜。
- 表达对年老的担忧,实际反映了普遍人们对老年的认知。
-
乙翁曰差矣,汝之言!曩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
- 以愚公为例,反驳甲翁的顾虑,表现出积极的老年人形象。
-
甲翁曰甚善!
- 表示认同,增强了故事的凝聚力。
-
翌日,二翁偕往,越钱塘,绝长江,而至泰阴。
- 描绘了他们的旅程,增强了诗的动感。
-
夜宿,凌晨上山。
- 为登山做准备,转入行动阶段。
-
乙翁欲扶之,甲翁曰吾力尚可,无需相扶。
- 显示了甲翁的自信和坚持。
-
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
- 体现了努力的过程和成就感。
修辞手法:
- 对比:对比甲翁的担忧与乙翁的积极,展示不同的生活态度。
- 借代:通过“愚公”这一典故,传达坚持不懈的精神。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传达了一个积极向上的主题:无论年龄多大,只要有梦想和信念,就能够克服困难,达到目标。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泰山:象征着伟大的目标和理想。
- 酒:象征着友谊和欢聚。
- 愚公:象征着坚持和毅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甲翁和乙翁的年龄分别是多少?
- A. 60岁和70岁
- B. 80岁和90岁
- C. 60岁和90岁
- D. 70岁和80岁
-
填空题:愚公的故事讲述了____(坚持不懈的精神)。
-
判断题:诗中甲翁担心自己年纪大而无法登山。 (对/错)
答案:
- C
- 坚持不懈的精神
- 对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 杜甫
- 《望岳》 - 王之涣
诗词对比:
- 杜甫的《登高》:同样表达了对登高的渴望与人生的感慨,但更加强调了个人的孤独与时代的变迁。
- 王之涣的《望岳》:表现了对自然的崇敬与对人生理想的追求,风格较为豪放。
参考资料:
- 《古诗文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