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舟求剑 / 楚人涉江》

时间: 2025-01-10 22:23:44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意思解释

刻舟求剑 / 楚人涉江

作者: 佚名 〔先秦〕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白话文翻译:

楚国有一个人渡江,他的剑不慎从船上掉入水中。他急忙在船上划一个记号,认为这是他剑掉落的地方。船停下后,他便从记号处下水去找剑。然而船已经继续行驶,而剑却没有跟着船走,这样寻找剑的方法,难道不令人困惑吗?


注释:

  • 楚人: 指楚国的人,古代中国的一个重要诸侯国。
  • 涉江: 渡江,过河。
  • : 迅速,急忙。
  • : 划记号,标记。
  • 所从坠: 指剑掉落的地方。
  • 舟已行矣: 船已经离开了。
  • 惑乎: 令人困惑。

典故解析: 这则故事说明了盲目依赖外在标记而忽视实际情况的愚蠢行为,常用来比喻不切实际的做法。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这首诗的作者不详,属于先秦时期,反映了古人对生活智慧的思考。

创作背景: 先秦时期,社会动荡,诸侯割据,人们的生活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此诗通过一个简单的故事反映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困惑与思考。


诗歌鉴赏:

《刻舟求剑》通过一个简洁的故事揭示了人们在面对问题时常常会采取错误的方法。楚人以为通过标记船身就能找到掉落的剑,反映了对于事物表象的依赖而忽视了事物的本质,象征着一种盲目的行为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在现实生活中屡见不鲜,许多人在遇到挫折或困难时,往往会固守某种思维定势,而不去探索更为合理和科学的解决方案。

诗中的“舟”和“剑”分别代表了人们的行为和目标,随着船的移动,剑却依然沉在水底,这象征着目标的失去与现实的错位。诗的结尾以疑问的形式收束,增强了反思的意味,使得读者深思这种刻舟求剑的愚蠢行为。

整首诗简洁明了,寓意深刻,使得人们在欣赏故事的同时,能够引发对自身行为的反思与警醒。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楚人有涉江者: 开头引入故事背景,设定在楚国,有人渡河。
  2.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描述事件的发生,剑掉入水中。
  3. 遽契其舟: 迅速在舟上划记号,以为可以找到剑。
  4. 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说明他认为标记的地方就是剑掉落的位置。
  5. 舟止: 船停了下来。
  6. 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按照标记入水寻找剑。
  7.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指出问题所在,船已经移动,剑却没有随之而动。
  8.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以疑问句结束,强调了这种行为的荒谬。

修辞手法: 使用了比喻和对比,舟与剑的移动形成鲜明对比,进一步强化了诗歌的主题。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简单的生活故事反映了人们在寻找目标时的无知与困惑,警示人们应当理智对待问题,不应固守不变的方法。


意象分析:

  • : 象征目标或理想。
  • : 代表行为或路径。
  • 江水: 障碍与困境,象征着变化与不可控。

文化内涵: 剑在古代象征着权力和地位,而舟则象征着人生的旅程,二者结合反映了人们在追求理想时可能面临的困惑。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楚人为何在船上划记号?

    • A. 为了标记风向
    • B. 为了找回掉落的剑
    • C. 为了让船员知道位置
  2. 诗中“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是什么意思?

    • A. 船和剑都在移动
    • B. 船已经离开,剑却没有找到
    • C. 剑跟着船走了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愚公移山》: 通过愚公的坚持与执着,反映了人们在面对困难时的智慧与勇气。

诗词对比:

  • 《愚公移山》与《刻舟求剑》在面对困难的态度上形成对比,前者强调坚持与努力,而后者则揭示了盲目的行为。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先秦哲学与文化》
  • 《诗经与楚辞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