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 其二 重九日敬用遁庵兄韵》
时间: 2025-02-04 16:24:1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鹧鸪天 其二 重九日敬用遁庵兄韵
手段惭非五凤楼。
题诗把菊负清秋。
黄柑旋拆金苞嫩,
白酒新篘玉液稠。
身外事,付悠悠。
牛山何必涕空流。
不如且进杯中物,
一酌能消万古愁。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节日的惆怅和对人生的感慨。诗人自愧手段不及五凤楼的高雅,写诗的意图似乎让菊花承受了秋天的清冷。黄柑嫩果刚刚剥开,白酒新酿也显得浓稠。世俗的事物都已抛却,任其悠悠流逝。牛山的泪水何必流淌空虚,不如痛快地饮酒,借酒消解万古的忧愁。
注释:
字词注释:
- 五凤楼:指的是一种高雅的建筑,可能隐喻文人雅士。
- 黄柑:一种水果,象征着丰收与喜悦。
- 金苞:指的是包裹水果的嫩皮。
- 玉液:形容酒的晶莹剔透。
- 牛山:可能指代牛头山,象征着忧伤和孤独。
典故解析:
- 重九日:指的是重阳节,古代的习俗之一是登高和赏菊。
- 牛山泪:源于唐代诗人李白的诗句,表达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段成己,金朝诗人,其诗风以清新脱俗著称,常表现出对生活的感慨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重阳节,诗人在此节日中思考人生,感受到浓厚的节日氛围与个人的孤独感。
诗歌鉴赏:
这首《鹧鸪天》以清新自然的意象表现了诗人在重阳节时对岁月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生命的深思。开篇“手段惭非五凤楼”,诗人自谦的语气显示了他对自我艺术成就的不满,而“五凤楼”的高雅则暗示了世间的繁华与自我的渺小。接下来的“题诗把菊负清秋”更是将重阳节的主题与菊花相结合,菊花在古代被视为长寿和高洁的象征,然而在秋天的清冷中,也暗含了孤独和惆怅。
黄柑与白酒的描写,展现了丰收的喜悦与饮酒的欢愉,形成鲜明的对比,突显出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在“身外事,付悠悠”的诗句中,诗人决定将世俗的烦恼抛在脑后,转而享受眼前的美酒。最后以“牛山何必涕空流”的反问,表达了对人生苦闷的无奈,而“且进杯中物,一酌能消万古愁”则是对酒的向往,借酒消愁成为了诗人对抗人生苦痛的方式。
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为我们提供了深刻的哲理与人生启示。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手段惭非五凤楼:对比自我与他人,表达自愧。
- 题诗把菊负清秋:写诗的行为让菊花承受了秋的清冷。
- 黄柑旋拆金苞嫩:描绘丰收的果实,象征喜悦。
- 白酒新篘玉液稠:白酒的浓稠,象征着生活的丰富。
- 身外事,付悠悠:对世事的洒脱和放下。
- 牛山何必涕空流:对人生苦闷的反思。
- 不如且进杯中物:劝饮酒,享受当下。
- 一酌能消万古愁:强调饮酒能解忧。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白酒比作“玉液”,增强了酒的珍贵感。
- 对仗:诗中的对句如“身外事,付悠悠”形成对比。
- 反问:通过反问增强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人生短暂的感慨和享受当下的态度,借饮酒来消解烦恼,体现了对生活的热爱与洒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菊花:象征高洁与长寿。
- 黄柑:象征丰收与喜悦。
- 白酒:象征生活的乐趣与消愁的手段。
- 牛山:象征孤独与忧伤。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手段惭非五凤楼”中的“五凤楼”指代什么? A. 一种高雅的建筑
B. 一种饮品
C. 一种动物 -
诗中提到的“黄柑”象征什么? A. 生命的枯竭
B. 丰收与喜悦
C. 孤独与忧伤 -
“不如且进杯中物”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态? A. 忧伤
B. 洒脱
C. 悔恨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李白的《将进酒》与段成己的《鹧鸪天》都表达了对饮酒的热爱,但是李白更注重豪情壮志,段成己则更多表现出人生的无奈与洒脱。两者在情感基调上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金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唐诗三百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