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藻侄比课五言诗,已有意趣,老怀甚喜,因吟》
时间: 2025-01-23 14:02:4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绳倚扶枵骨,
蒲团阁瘁肤。
事疑偿业债,
形类窘办拘。
空劫真常体,
浮生幻化躯。
个中元不二,
无语对文殊。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倚靠绳索,身体虚弱如同枯骨;坐在蒲团上,面容憔悴。生活的琐事使他感到如同在偿还债务,身体的困窘让他感到无奈。空无的劫难和真实的本体相互交融,浮世的生活如同一场幻梦。诗中所说的“元不二”表达了对于真理的理解,而面对文殊菩萨却无言以对,显得无比渺小。
注释:
- 绳倚:依靠绳索,形容身心疲惫。
- 扶枵骨:形容骨瘦如柴,极为虚弱。
- 蒲团:一种坐垫,象征安静的修行场所。
- 瘁肤:形容面容憔悴,肌肤枯瘦。
- 业债:指生活中的种种负担和责任。
- 空劫:空无的劫难,表明生活的无常。
- 真常体:真实而常恒的存在。
- 文殊:指文殊菩萨,智慧的象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范成大(1126-1193),字景仁,号溪洲,晚号石溪,南宋著名诗人、词人及书法家。他以山水诗著称,风格清新脱俗,注重表现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范成大晚年,表达了他对人生无常、身体衰老的感慨,反映出他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哲理的追求。
诗歌鉴赏:
范成大的《藻侄比课五言诗》以简炼而深邃的语言,描绘了一个身心俱疲、困顿于生活琐事的精神状态。全诗通过细腻的意象,表达了对生活的无奈与思考。前四句中,诗人通过“绳倚扶枵骨”和“蒲团阁瘁肤”的描写,展现了他身体的虚弱与精神的疲惫,仿佛生活的重担压得他喘不过气。而后四句则转向对生命本质的思考,指出空无与真实的对立,表达了对真理的渴望和对智慧的崇拜。
整首诗在情感上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夹杂着对人生哲学的追问,体现了诗人对世事的透彻理解与超然态度。在阅读时,读者不仅能够感受到诗人深沉的感慨,也能引发对自身生命状态的反思。诗中对文殊菩萨的提及,进一步加深了诗的哲理意涵,象征着智慧与真理的永恒。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绳倚扶枵骨:通过“绳”与“枵骨”,表现身心的疲惫与无助。
- 蒲团阁瘁肤:蒲团是修行的象征,暗示内心的修炼与外表的困顿。
- 事疑偿业债:生活的责任感让人感到无奈,仿佛在偿还一种债务。
- 形类窘办拘:身体的窘迫与生活的束缚相互映衬。
- 空劫真常体:探讨生命的本质,空无与真实之间的对立。
- 浮生幻化躯:浮生若梦,强调生命的无常与虚幻。
- 个中元不二:表达对真理的理解,强调统一性。
- 无语对文殊:面对智慧的象征,诗人感到无言以对,体现渺小。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生活比作偿还债务,形象生动。
- 对偶:通过对称的结构增强诗歌的韵律感和美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探讨了生命的无常和对真理的追求,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反思。
意象分析:
- 绳与蒲团:象征着生活的束缚与内心的修行。
- 业债:暗示生活的责任与压力。
- 文殊:智慧的象征,代表追求真理的目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绳倚”所表达的意象主要是指: A. 身体的虚弱
B. 心灵的自由
C. 生活的富足
D. 自然的美丽 -
诗中提到的“文殊”是指: A. 一位帝王
B. 一位诗人
C. 知识与智慧的象征
D. 一种动物 -
诗的主题主要探讨: A. 友情的可贵
B. 生活的无常与真理的追求
C. 自然的美丽
D. 爱情的甜蜜
答案:1.A,2.C,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同样展现了对生活的思考与自然的热爱。
- 王维《鹿柴》:表达了山水之间的宁静与内心的平和。
诗词对比:
- 范成大与李白:李白的豪放与范成大的沉思形成鲜明对比,前者多表现壮丽的自然景象,后者则更注重内心的哲理探讨。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辞典》
- 《范成大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