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都峰》
时间: 2025-01-11 07:45:3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维帝有下都,作镇此南国。
孤撑紫玉楼,横绝太霄碧。
晶荧砂窦红,夭矫泉绅白。
晴云无尽藏,竟日袅幽石。
诸峰三十五,离立侍傍侧。
会稽眇小哉,请议职方籍。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天都峰的壮丽景色。诗中提到,天都峰是南国的镇守之地,宛如一座孤立的宝楼,直插云霄。山峰上晶莹的砂岩、绚丽的泉水,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晴朗的天空下,云雾缭绕,整日笼罩在幽静的石头之间。周围的山峰有三十五座,像侍卫一样环绕着这里。最后,诗人感叹会稽山的渺小,不禁请求讨论一下方位的测量。
注释:
- 维帝:指古代的天子或帝王,这里引申为自然的主宰。
- 下都:指南国的都城,可能指的是一种象征意义。
- 紫玉楼:形容天都峰的高耸,像是用紫玉建成的楼阁。
- 太霄碧:高空的蔚蓝,形容天都峰直达天空。
- 晶荧砂窦红:形容山石的颜色,晶莹剔透,红色的砂岩。
- 夭矫泉绅白:白色的泉水清澈透明,形态优美。
- 晴云无尽藏:晴天的云彩无边无际,仿佛藏匿在天际。
- 竟日袅幽石:整天环绕着安静的石头,形成幽静的氛围。
- 诸峰三十五:周围有三十五座山峰。
- 会稽眇小哉:会稽山显得渺小,表达对自然的敬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景仁,号石湖,南宋诗人,出生于浙江绍兴。他以山水诗著称,诗风清新自然,常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哲思。
创作背景:
《天都峰》创作于南宋时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诗人借助描绘自然景观,表达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对大自然的崇敬。
诗歌鉴赏:
《天都峰》是范成大山水诗的代表作之一,诗中描绘了天都峰的壮丽景色和周围环境,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深刻感悟。全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天都峰的独特魅力,尤其是“孤撑紫玉楼,横绝太霄碧”一句,强调了天都峰的巍峨与孤高,不禁令人心生敬仰。诗中丰富的色彩描写,如“晶荧砂窦红”、“夭矫泉绅白”,使得整个画面生动而富有层次感,仿佛让读者身临其境。诗的末尾,诗人以渺小的会稽山作结,传达出一种对自然的谦卑与敬畏,同时也暗示了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渺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维帝有下都:天子(自然的主宰)在南方建立了都城,象征着强大的自然力量。
- 作镇此南国:这座山峰是南国的镇守之地,表达其重要性。
- 孤撑紫玉楼:天都峰如同一座孤立的宝楼般高耸。
- 横绝太霄碧:直插云霄,形容其高耸入云。
- 晶荧砂窦红:砂岩晶莹剔透,颜色鲜艳。
- 夭矫泉绅白:泉水清澈透明,形态优美。
- 晴云无尽藏:晴天的云彩无边无际,形成美丽的景象。
- 竟日袅幽石:整天环绕在幽静的石头之间,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 诸峰三十五:周围有三十五座山峰,形成群山环抱之势。
- 会稽眇小哉:对会稽的渺小感慨,表达对自然的敬畏。
修辞手法:
诗中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例如“孤撑紫玉楼”通过形象化的比喻表现了天都峰的巍峨;“晴云无尽藏”则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自然景象以生命。
主题思想:
全诗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仰与人类的渺小,展现了自然的雄伟与诗人内心的宁静和谦卑。诗歌通过对天都峰的描绘,传达出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思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天都峰:象征着自然的伟大与力量。
- 紫玉楼:象征着美与孤独,体现诗人的心境。
- 泉水:象征着生命与清新,蕴含着自然的灵动。
- 云彩:象征着自由与无尽,展现了广阔的天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紫玉楼”象征什么? a) 高耸的山峰
b) 美丽的楼阁
c) 天空的颜色
d) 繁华的城市 -
诗人对会稽山的感慨是什么? a) 宏伟
b) 渺小
c) 雄壮
d) 荒凉 -
诗中哪个意象表现了生命的清新? a) 晴云
b) 泉水
c) 山石
d) 夕阳
答案:
- b) 美丽的楼阁
- b) 渺小
- b) 泉水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大自然的美,展现了诗人的心境。
- 李白的《庐山谣》:以庐山的壮丽为背景,表达诗人对自然的赞美。
诗词对比:
- 范成大《天都峰》与王维《山居秋暝》:两首诗均以自然景色为主题,但范成大的作品更强调山峰的孤高与壮丽,而王维则更注重山水与人居的和谐。
参考资料:
- 相关书目:
- 《宋诗选》
- 《山水诗的美学》
- 《范成大的诗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