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阳岐西峰僧》

时间: 2025-01-10 23:12:28

西峰残照东,瀑布洒冥鸿。

闲忆高窗外,秋晴万里空。

藤阴藏石磴,衣毳落杉风。

日有谁来觅,层层鸟道中。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寄阳岐西峰僧
作者: 齐己 〔唐代〕

西峰残照东,
瀑布洒冥鸿。
闲忆高窗外,
秋晴万里空。
藤阴藏石磴,
衣毳落杉风。
日有谁来觅,
层层鸟道中。

白话文翻译:

寄给阳岐的西峰僧人
西峰的余晖照耀着东方,
瀑布如同洒落的冥鸿。
我闲暇时常忆起高窗外,
在秋日晴朗的天空下,万里无云。
藤蔓的阴影藏匿在石阶上,
衣衫轻薄在杉树的微风中飘落。
今天又有谁来这里寻找,
在一层层鸟道之间。

注释:

  • 西峰:指阳岐山的西峰,地名。
  • 残照:傍晚的余晖。
  • 冥鸿:泛指黑色的鸿雁,形容瀑布如鸿雁飞落的壮观。
  • 高窗:高处的窗子,可能指僧人的居所。
  • 藤阴:藤蔓的阴影。
  • 石磴:石阶。
  • 衣毳:指轻薄的衣物。
  • 杉风:杉树间的风。
  • :寻找。
  • 层层鸟道:鸟类飞行所留下的路径。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齐己(约704年-770年),唐代著名僧人和诗人,号东皋,初为义宁寺僧,后游历各地,留下许多诗作。其诗风清新自然,常常描绘山水田园,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齐己在阳岐山的隐居生活中,表现了他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怀念之情。在唐代,众多诗人追求隐逸生活,齐己的作品正反映了这种文化背景。

诗歌鉴赏:

《寄阳岐西峰僧》是一首充满乡愁和自然之美的诗作。诗中通过对西峰余晖、瀑布、秋晴等自然景象的描写,表现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诗的开头以“西峰残照东”引入,营造出一种温柔而又宁静的氛围,接着描绘了瀑布如同飞鸿的壮丽景象,给人以视觉上的震撼与美感。

在这首诗中,诗人不仅描绘了自然的美,还通过“闲忆高窗外”的句子,流露出对过去时光的思考与怀念。秋天的晴朗天空映衬着诗人的心境,展现了他内心的宁静与自得。“藤阴藏石磴,衣毳落杉风”,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自然与人之间的和谐与统一。

最后以“日有谁来觅,层层鸟道中”收尾,表现了对访客的渴望和对孤独生活的思考,隐隐带出一种对世事的淡然与超然。这首诗在形式上简洁明了,情感真挚,体现了齐己作为唐代诗人的独特风格与人文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西峰残照东:夕阳西下,余晖洒落在东边,描绘一种静谧的景象。
  2. 瀑布洒冥鸿:瀑布如同飞翔的鸿雁,形象生动,给人以壮丽之感。
  3. 闲忆高窗外:诗人回忆起高窗外的景色,表现出一种惬意的心境。
  4. 秋晴万里空:在秋天的晴朗天空下,万里无云,展现出开阔的视野。
  5. 藤阴藏石磴:藤蔓的阴影掩映在石阶上,给人一种幽静的感觉。
  6. 衣毳落杉风:轻薄的衣物在杉树间的微风中飘动,生动地描绘出自然中的细节。
  7. 日有谁来觅: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不禁自问,今天会有谁来这里寻找呢?
  8. 层层鸟道中:鸟儿飞翔留下的路径,象征着自由与自然的和谐。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瀑布比作飞鸿,增强了视觉冲击力。
  • 拟人:衣物随风飘落,赋予了自然物体以生命。
  • 对仗:如“藤阴藏石磴,衣毳落杉风”,形成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隐士生活,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对自然的热爱,同时也流露出对孤独的思考与对世俗的淡然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西峰:象征着宁静和隐逸的生活。
  2. 残照:代表着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美好。
  3. 瀑布:象征力量与美,给人以震撼。
  4. 藤阴:代表了幽静与隐秘的空间。
  5. 鸟道:象征自由与自然的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寄阳岐西峰僧》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齐己
    • C) 杜甫
    • D) 白居易
  2. 诗中提到的“层层鸟道”主要象征什么?

    • A) 生活的复杂
    • B) 自由与自然的和谐
    • C) 时间的流逝
    • D) 忧伤的情感
  3. 诗中描绘的季节是哪个?

    • A) 春天
    • B) 夏天
    • C) 秋天
    • D) 冬天

答案:

  1. B) 齐己
  2. B) 自由与自然的和谐
  3. C) 秋天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孟浩然《春晓》
  •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诗词对比:

《寄阳岐西峰僧》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均描绘了自然之美与隐逸生活的主题。王维的诗更侧重于山水的静谧与心灵的宁静,而齐己则通过细致的景物描写,展现了对自然的细腻感受与对生活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唐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