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元员外见寄》

时间: 2025-01-25 18:24:46

僻巷谁相访,风篱翠蔓牵。

易中通性命,贫里过流年。

且有吟情挠,都无俗事煎。

时闻得新意,多是此忘缘。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酬元员外见寄
作者: 齐己 〔唐代〕

僻巷谁相访,风篱翠蔓牵。
易中通性命,贫里过流年。
且有吟情挠,都无俗事煎。
时闻得新意,多是此忘缘。

白话文翻译

在偏僻的小巷里,谁来拜访我呢?风中的篱笆与翠绿的藤蔓相互缠绕。生活的道理容易领悟,但在贫穷中却只能无奈地度过流年。虽然有吟咏的情趣,却没有世俗的烦恼来困扰我。偶尔听到新鲜的意趣,多是因为我忘却了世俗的牵绊。

注释

字词注释

  • 僻巷:偏僻的小巷,指人迹罕至之地。
  • 相访:互相拜访。
  • 风篱:风中的篱笆,意指自然环境的宁静。
  • 翠蔓:指绿色的藤蔓,象征生机与自然。
  • 易中:容易理解,通达。
  • 性命:指人生、生命的道理。
  • 贫里:在贫穷的环境中。
  • 流年:光阴流逝,岁月的流转。
  • 吟情:吟咏的情趣,文人雅士的情感。
  • 俗事:世俗的事物,指日常琐事。
  • 新意:新的感觉或想法。
  • 忘缘:忘却了世俗的羁绊和缘分。

典故解析

这首诗中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通过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反映出一种隐逸的思想。诗中体现了唐代文人对自然、生活的独特理解和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齐己,字璟,号无可,晚号长安居士,唐代诗人,生于753年,卒于818年。他以禅宗思想为基础,诗风清新、质朴,常表现对自然的思考与人生的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变革之际,齐己以隐居的方式,反映了他对世事的淡泊以及对自然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齐己的《酬元员外见寄》通过对环境的描写和内心的独白,展现出一种与世无争的生活态度。在偏僻的小巷中,诗人感受到的是自然的宁静与和谐,风篱与翠蔓交织成一幅美丽的画面,象征着自然的生命力。尽管生活贫困,诗人却能够在这种环境中领悟到人生的真谛,流年似水,却也有诗意的情趣。在他看来,世俗的烦恼并未侵扰到他的内心,这种超脱让他能够感受到新鲜的意趣,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独到理解。

整首诗虽短,却包含了丰富的情感与哲理,表现了齐己对生活的思考与对自然的热爱。诗人在艰苦的生活中,仍然能够保持一颗宁静的心,追求诗意的生活,这种态度不仅是对个人生活的反思,也是对社会现状的回应与批判。正是这种超然物外的境界,使得这首诗在唐代诗歌中显得尤为珍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僻巷谁相访:在这偏僻的小巷,谁会来拜访我呢?表现诗人处于孤独的环境。
  2. 风篱翠蔓牵:自然的风景,篱笆与藤蔓相互交缠,象征着生命的自然与和谐。
  3. 易中通性命:在生活的道理中,容易理解与领悟。
  4. 贫里过流年:在贫困中漫长地度过岁月,表现出对生活的无奈。
  5. 且有吟情挠:尽管有吟咏的情趣,但又没有世俗的烦恼。
  6. 都无俗事煎:没有世俗的琐事来困扰我,展示了内心的宁静。
  7. 时闻得新意:偶尔听到新鲜的想法或感觉。
  8. 多是此忘缘:多是因为我忘却了与世俗的羁绊。

修辞手法

  • 比喻:用自然景物来比喻诗人的心境。
  • 对仗:诗中有一定的对称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翠蔓与风篱象征着自然的生机与宁静。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淡泊与对自然的热爱,体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诗人在贫困中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领悟人生的真谛,表现出对世俗的超脱与对内心世界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僻巷:象征孤独与宁静。
  • 风篱:代表自然的和谐美。
  • 翠蔓:象征生机与希望。
  • 吟情:体现文人情趣与雅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

    • A) 宋代
    • B) 唐代
    • C) 明代
  2. 诗中提到的“翠蔓”象征什么?

    • A) 贫穷
    • B) 生机与希望
    • C) 世俗的烦恼
  3. “易中通性命”中的“易”是指什么?

    • A) 简单
    • B) 变化
    • C) 难度

答案

  1. B) 唐代
  2. B) 生机与希望
  3. A) 简单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王维的《鹿柴》
  • 孟浩然的《春晓》

诗词对比

李白《月下独酌》与齐己《酬元员外见寄》:两首诗都表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思考,但李白更强调孤独中的自我陶醉,而齐己则表现了对世俗的淡泊与宁静。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鉴赏辞典》
  • 《齐己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