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翁年七十号味耕而又好菊有子为诸生故寿之 其二》

时间: 2025-01-10 22:02:21

萧萧华发倚斜杨,也种黄花也种秧。

不是陶家五男拙,有儿身在泮宫墙。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萧萧华发倚斜杨,也种黄花也种秧。
不是陶家五男拙,有儿身在泮宫墙。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老人的形象,他在斜倚着杨树的同时,既种植着黄花,也种着秧苗。这并不是像陶渊明那样的五个儿子都不成器,而是他的儿子正身处于学堂之中。

注释:

  • 萧萧:形容风声或树叶声,这里指老人的白发。
  • 华发:白头发,象征年纪老迈。
  • 斜杨:斜倚的杨树,可能象征着依靠自然的宁静。
  • 黄花:指菊花,这里可能象征着高洁和坚韧。
  • :稻秧,代表农耕的生活。
  • 陶家五男:指陶渊明的五个儿子,寓意儿子们都不成材。
  • 泮宫墙:古代书院的墙,象征着学习和求知的地方。

典故解析:

  • 陶渊明:东晋诗人,因崇尚隐逸生活而著名。他的生活态度和作品常被后人所推崇,诗中提及陶渊明及其子,反映出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现实的思考。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王世贞(1526-1590),明代诗人、文学批评家,以其清新的诗风和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而闻名。
  • 创作背景:该诗写于王世贞晚年,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对家族后辈的期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老年人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深刻理解与感慨。开篇“萧萧华发倚斜杨”便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哀愁,白发的老人倚靠在斜杨树下,似乎在回忆往昔的岁月。接下来的“也种黄花也种秧”,则表现出诗人虽已年迈,依然在劳作,象征着一种不屈不挠、追求生活的精神。他同时种植黄花与稻秧,表明了对生活的多样化追求。

而最后两句则是对后代的思考与期盼。诗人提到陶渊明的儿子不成器,暗示着对自己后代的期待。他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在泮宫墙内接受良好的教育,成为有作为的人。这一对比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家庭责任的重视,也深刻表达了他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萧萧华发倚斜杨:描绘了一个年迈的老人,白发苍苍,倚靠在斜坡上的杨树,流露出生活的沉重与宁静。
    • 也种黄花也种秧:老人不仅种植菊花以示高洁,也在辛勤耕作,以求得生计,体现了他对生活的执着。
    • 不是陶家五男拙:借陶渊明的故事,表达对后代的期许,强调后代应有所作为。
    • 有儿身在泮宫墙:反映出他儿子在书院学习的情景,寄托了对未来的希望。
  • 修辞手法

    • 对仗:上下句之间形成对仗,如“黄花”与“秧”,展现了诗歌的韵律美。
    • 比喻:将老人的白发与岁月的流逝联系在一起,增强了情感的表现力。
  •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对生命的感慨与对后代的期待,体现了诗人对家庭、教育和理想生活的思考。

意象分析:

  • 黄花:象征着高洁、坚韧的品格,代表着理想与追求。
  • :象征着丰收与希望,表现出勤劳的价值。
  • 泮宫:代表着学识与文化,寄托了诗人对后代的期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黄花”象征什么?

    • A. 贫穷
    • B. 高洁
    • C. 忍耐
    • D. 痛苦
  2. 诗中提到的“泮宫墙”指的是什么?

    • A. 农田
    • B. 学堂
    • C. 住宅
    • D. 市场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归园田居》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描绘了隐逸的理想生活,反映了对自然的向往与对世俗的超脱;而王世贞的诗则更强调家庭与教育的责任感,体现了对后代的关怀与期望。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王世贞研究》
  • 《陶渊明与其五子》

通过以上分析,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这首诗的情感、背景和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