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得孤云独往还楞伽山中同石斋先生分韵 其二》
时间: 2025-01-11 01:23:24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赋得孤云独往还楞伽山中同石斋先生分韵 其二
作者: 徐宏祖 〔明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为霾并为电,弥天总是云。
谁能绘霄汉,了不作氤氲。
捧日开朝霁,飞霞散夕曛。
此中无一系,何处著纷纷。
白话文翻译:
这一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象的观察和感悟。
云层中既有霾气也有电闪,整个天空都是云。
谁能描绘这浩瀚的天空呢,根本无法把它化作氤氲的气息。
我捧着太阳迎接清晨的晴空,飞扬的霞光在夕阳下散去。
在这其中没有一丝牵挂,何处又会留恋纷繁的事物呢?
注释:
- 霾:指雾霾,空气中悬浮的细小颗粒。
- 弥天:形容覆盖整个天空。
- 霄汉:指高空,广阔的天空。
- 氤氲:形容云雾缭绕的样子。
- 捧日:形象地表达迎接朝阳的情景。
- 飞霞:形容霞光四散的美丽景象。
- 曛:指傍晚的黄昏。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明显的典故,但“霄汉”与古代诗词中常用的描绘天空的词语相呼应,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崇敬和感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宏祖,明代诗人,性格洒脱,作品多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哲学思考。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常以朴实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云雾缭绕的高山之中,诗人受到大自然的启示,抒发对云和天空的思考,反映了明代文人热爱自然的情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自然景象为题,展现了诗人对天地万物的深刻理解。诗的开头以“霾并为电”引入,展现天空的多变与复杂,给人一种动感。接下来的“谁能绘霄汉,了不作氤氲”则隐含了一种无奈与渺小,表现出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渺小和无力。诗的后半部分则通过“捧日开朝霁,飞霞散夕曛”描绘了清晨和黄昏的美丽景象,展现了光与色彩的变化,给人以美的享受。最后一句“此中无一系,何处著纷纷”则表达了诗人对纷扰世事的淡泊态度,体现出一种超然的境界。全诗意象鲜明,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为霾并为电:描写天空中弥漫的霾和闪电,营造出一种复杂的气氛。
- 弥天总是云:强调天空的广阔和云的普遍性,表达一种包罗万象的感觉。
- 谁能绘霄汉:质疑人类的能力,暗示自然的伟大。
- 了不作氤氲:说明人类无法完全理解和描绘自然的神秘。
- 捧日开朝霁:描绘迎接晨光的情景,象征希望与新生。
- 飞霞散夕曛:展现了黄昏的美丽,给人以宁静的感受。
- 此中无一系:强调心灵的自由,没有任何牵挂。
- 何处著纷纷:表达对纷扰世界的超然态度,体现出一种宁静的哲思。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捧日”来形容迎接晨光的情景,形象生动。
- 拟人:将自然现象如霞光、云层等赋予生命,增加情感共鸣。
- 对仗:诗句间的对称和韵律感增强了诗的音乐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天空的赞美、对人类渺小的思考,以及超然于纷扰世事的淡泊态度。诗中蕴含的哲学思考,使得这首诗在美的享受之外,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霾:象征着混沌与迷茫。
- 电:代表着力量与迅速。
- 云:象征着变化与无常。
- 日:象征着希望与光明。
- 霞:象征着美丽与短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霾”指的是什么?
A. 雨
B. 雾霾
C. 风
D. 雪 -
“捧日开朝霁”中的“捧日”主要表达了什么?
A. 迎接光明
B. 抓住太阳
C. 享受黑暗
D. 送走夜晚 -
诗中“此中无一系”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A. 忧虑
B. 迷茫
C. 超然
D. 繁忙
答案:
- B
- A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徐宏祖的这首诗虽同样描写自然,但更侧重于对天空变化的哲思,而王维则更多呈现安静的山水景致。两者都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类情感的交融,但风格和侧重点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典诗歌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