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 题湖帆模文徵仲湘夫人图》
时间: 2025-04-27 21:12:2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临江仙 题湖帆模文徵仲湘夫人图
——汪东
帝子相从游北渚,兰旌翠盖交摩。
洞庭叶下水曾波。
灵均元有恨,托意在湘娥。
画笔吴生称独擅,停云馆本追摹。
愁心枨触更如何,佳期难再得,唯见白蘋多。
白话文翻译
帝子与我一同游玩北渚,兰色的旗帜与翠绿色的盖子交错在一起。
在洞庭湖的叶子下,水面曾经荡起波纹。
灵均本有遗恨,寄托的情意在湘夫人身上。
画笔的吴生称得上独具一格,停云阁本是为了追慕她的身影。
愁苦的心情触动得更厉害了,佳期再难重逢,只能看到白蘋花的繁多。
注释
- 帝子:传说中的美少年,常指代古代美男子。
- 北渚:指北岸的水边。
- 兰旌翠盖:兰色的旗帜和翠绿色的帐篷,形容装饰华丽。
- 洞庭:指洞庭湖,位于湖南省,是中国著名的湖泊。
- 灵均:指古代诗人屈原,他对湘夫人的情感寄托在这首诗中。
- 吴生:指代画家吴道子,意指其画技出众。
- 停云馆:特指一个地方或馆舍,可能是诗人的居所。
- 白蘋:白色的蘋花,象征着爱和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汪东(?-约1700年),清代诗人,字天翊,号穷庐,江南人,擅长诗词,以清新雅致著称。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清代,背景与文人的生活状态有关,反映了文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爱情、友情的感慨。
诗歌鉴赏
《临江仙 题湖帆模文徵仲湘夫人图》是汪东的一首抒情词,描绘了湘夫人与画家吴道子的美丽意象,表达了深切的思念之情。诗中“帝子相从游北渚”的开头,便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清新而富有诗意的境界。兰旌和翠盖的描绘,展现了湖面的繁华与生机,暗示着作者对湖面景象的喜爱与欣赏。
接下来的“洞庭叶下水曾波”则将视线转向了大自然的变迁,水波荡漾间似乎蕴含着过往的点滴记忆。灵均的恨意则将诗歌带入了情感的深渊,湘夫人作为情感的寄托,增加了诗的情感厚度。
吴生的画技被称道,表示对艺术的崇敬,同时也是对美的追求的体现。最后两句“佳期难再得,唯见白蘋多”则是全诗的情感高潮,愁苦之感油然而生,表现了对逝去时光的惋惜与无奈。
整体来看,诗歌通过自然景物与情感交织,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展现了传统文人情怀的深邃与细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帝子相从游北渚:描绘了游玩的场景,帝子意象引出美好回忆。
- 兰旌翠盖交摩:形象生动,色彩鲜明,营造出热闹的气氛。
- 洞庭叶下水曾波:引入洞庭湖,表现自然景观的变化与生命。
- 灵均元有恨,托意在湘娥:引入屈原与湘夫人,表达复杂的情感。
- 画笔吴生称独擅:赞美吴道子的艺术才能,强调其独特地位。
- 停云馆本追摹:表明诗人对美的渴望与追寻。
- 愁心枨触更如何:表达愁苦的心情,情感愈加深重。
- 佳期难再得,唯见白蘋多:总结全诗,带出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如“兰旌翠盖”来暗示美好的情感。
- 拟人:水波的描绘让景物似乎有了情感,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对称,增强了音乐感。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同时也折射出人们对情感的追求与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北渚:象征着游玩的快乐与青春的回忆。
- 兰旌翠盖:代表华丽与美好,象征生活中的美好时光。
- 洞庭:不仅是自然景观,也是情感的寄托。
- 白蘋:象征着纯洁的思念与对逝去时光的惋惜。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帝子”指的是谁?
- A. 屈原
- B. 美少年
- C. 吴道子
- D. 湘夫人
-
“兰旌翠盖交摩”中的“兰旌”形容的是:
- A. 画作
- B. 自然景观
- C. 旗帜
- D. 人物
-
诗中提到的“佳期难再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期待
- B. 懷念
- C. 快乐
- D. 安宁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红楼梦》中的诗词,如林黛玉的《葬花吟》,同样表达了对青春与美好时光的怀念。
- 李白的《庐山谣》,描绘自然景色与情感交融,意境相似。
诗词对比:
- 汪东的《临江仙》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对比,前者更注重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与情感的深邃,后者则侧重于个人情感的细腻和直接。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清代诗人研究》
以上是对《临江仙 题湖帆模文徵仲湘夫人图》的全面解析与学习材料,希望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与欣赏这首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