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 偶成》

时间: 2025-01-11 23:35:59

银烛光摇秋夜永,一天凉侵诗脾。

鸣虫唧唧漏迟迟。

半生春梦里,彷佛是耶非。

万事破除惟有酒,当歌不饮何如。

人生七十古来稀。

休争强与弱,行乐是便宜。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银烛光摇秋夜永,一天凉侵诗脾。
鸣虫唧唧漏迟迟。半生春梦里,彷佛是耶非。
万事破除惟有酒,当歌不饮何如。
人生七十古来稀。休争强与弱,行乐是便宜。

白话文翻译

在这漫长的秋夜,银色的烛光摇曳,夜晚的凉意侵袭着我的诗心。
虫鸣声声,时光流逝得缓慢。半生的春梦中,似乎一切都难以分清。
世间万事都已淡去,唯有酒仍存,唱歌不饮又有什么意义?
人生七十岁的人本就少见,何必争论强弱,享乐才是便宜之事。

注释

  • 银烛:指银色的蜡烛,象征光明和温暖。
  • 秋夜:秋天的夜晚,常给人孤寂之感。
  • 凉侵:凉意侵入,形容天气渐凉,心情也随之变化。
  • 鸣虫:指秋天夜晚鸣叫的昆虫,常用以渲染夜的静谧。
  • 春梦:象征美好的过往,或是理想与希望。
  • 当歌不饮:指在欢乐的时刻却不喝酒,强调享乐的重要性。
  • 人生七十古来稀:指七十岁的人生在古代是少见的,提醒珍惜生命。

典故解析

“人生七十古来稀”出自《论语》,强调长寿的稀有与珍贵。古人多认为,七十岁已是高龄,体现了对生命的珍惜与感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舒逊,元代诗人,生于1220年,卒年不详,字仲明,号子渊,江苏常熟人。他擅长诗词,风格独特,常融入个人情感与哲理思考。他的作品多关注人生哲学与感伤情怀。

创作背景

《临江仙·偶成》成诗于元代社会动荡、战乱频繁的背景下,诗人借助酒与歌来抒发对人生的感悟,表达对快乐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整体上展现了孤独与享乐的对比,诗人通过秋夜的宁静与虫鸣的陪伴,勾勒出内心的孤寂。诗中“银烛光摇秋夜永”的描绘,不仅仅是对环境的写照,更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反映。在“万事破除惟有酒”的句子中,诗人表达了对人生的豁达态度,强调了酒和歌的享乐精神。此时,面对人生的无常与短暂,诗人选择用乐观的心态去面对,彰显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整首诗中,既有对过去梦境的沉思,也有对现实乐趣的追求,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理解与领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银烛光摇秋夜永:烛光摇曳,映衬出漫长的秋夜,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孤独的氛围。
  • 一天凉侵诗脾:凉意在侵袭,诗人的情感与思绪开始受到影响。
  • 鸣虫唧唧漏迟迟:虫鸣声声,时间仿佛在此刻停滞,增添了秋夜的寂寥感。
  • 半生春梦里,彷佛是耶非:半生的回忆像梦一样难以捉摸,内心充满了迷惘。
  • 万事破除惟有酒:在世事纷扰中,只有酒成为了唯一的寄托。
  • 当歌不饮何如:在欢快的节奏中,不喝酒又有什么意思呢?
  • 人生七十古来稀:强调长寿的珍贵,提醒人们珍惜当下。
  • 休争强与弱,行乐是便宜:劝告人们放下争斗,享受生活是最经济的选择。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人生比作短暂的春梦,增强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 对仗:如“强与弱”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表达的力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核心在于对人生短暂和享乐精神的思考,鼓励人们在有限的生命中追求快乐,放下无谓的争执,珍惜当下。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银烛:象征温暖与光明,亦代表生活的美好。
  • 秋夜:代表孤独与沉思,体现生命的短暂。
  • 鸣虫:象征生命的脆弱与无常,增添了诗的情感深度。
  • :代表享乐与放松,是对人生的回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人生七十古来稀”,这一句的意思是: A. 七十岁的人很常见
    B. 七十岁的人很少见
    C. 七十岁的人不重要
    D. 七十岁的人很快乐

  2. “万事破除惟有酒”的意思是: A. 所有事情都重要
    B. 只有酒可以消愁
    C. 所有事情都可以解决
    D. 酒不重要

  3. 诗人通过“银烛光摇秋夜永”想表达什么? A. 秋夜很美
    B. 烛光很暗
    C. 孤独与宁静
    D. 时间过得很快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水调歌头》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舒逊的《临江仙·偶成》与李白的《将进酒》都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悟与对享乐的追求,但前者更强调孤独与沉思,而后者则充满豪放与激情。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生活态度与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