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西湖梦遇,醒以诗记之,置诸枕畔,及其真醒,寻诗不见,梦亦模糊》
时间: 2025-02-04 05:34:0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漫步西湖桥畔,依稀那件衣裳。
相逢是梦又何妨。
枕边诗句里,心事暗珍藏。
重读枕边梦境,枕边不见馀香。
终留不住那时光。
可怜诗与梦,遗落夜之乡。
白话文翻译:
在西湖的桥边漫步,依稀记得那件衣裳。
相逢是梦又有什么关系呢?
在枕边的诗句中,心事暗自珍藏。
重读枕边的梦境,却再也闻不到那余香。
时光终究留不住。
可怜诗与梦,遗落在夜的故乡。
注释:
- 漫步:随意地走,放松的状态。
- 依稀:模糊、不清晰。
- 衣裳:衣服,这里代表着曾经的记忆或人。
- 相逢是梦:相遇如同梦境。
- 枕边诗句:指在床边放置的诗句。
- 心事:内心深处的情感和秘密。
- 重读:再一次阅读。
- 余香:残留的香气,象征美好的回忆。
- 时光:时间的流逝。
- 夜之乡:夜晚的世界,象征着梦境和回忆的地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程滨,现代诗人,以细腻的情感和独特的意象著称。他的诗作常常融合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展现出深刻的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程滨游历西湖期间,西湖的美丽景色与诗人的情感交织在一起,使得作品既有地域特色,又充满了个人色彩。
诗歌鉴赏:
本诗通过描绘西湖的美景与梦境交织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无奈与对美好瞬间的追忆。开篇“漫步西湖桥畔”,让人感受到一种悠闲的氛围,似乎在梦境与现实之间游走。接着提到“衣裳”,暗示着某种人际关系的温暖与遥远,或许是对爱人的回忆。
“相逢是梦又何妨”,诗人用这句话表达了对梦境的接受与珍视,哪怕是虚幻的相逢,也值得去珍惜。“枕边诗句里,心事暗珍藏”,这句极具情感深度,显示了诗人内心的秘密与情感的积累。
重读梦境却无香的感慨,透出一种失落的情绪。在时间的流逝中,许多美好的记忆难以再现,时光如流水般无法挽留。最后一句“可怜诗与梦,遗落夜之乡”,将整首诗的情感推向高潮,诗与梦都成为了夜晚的遗物,令人心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漫步西湖桥畔:描绘了轻松的步态,展现了西湖的美。
- 依稀那件衣裳:唤起对过去的模糊回忆。
- 相逢是梦又何妨:表达了梦境与现实交融的态度。
- 枕边诗句里,心事暗珍藏:从诗句中透露出内心深处的情感。
- 重读枕边梦境,枕边不见馀香: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失落。
- 终留不住那时光:时间的流逝是无法逆转的。
- 可怜诗与梦,遗落夜之乡:对失去的诗与梦的惋惜。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相逢比作梦,表达了不真实的情感。
- 拟人:诗句中暗藏的心事如同有生命般被珍藏。
- 对仗:如“诗与梦”,形成一种对称的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抒发了对逝去时光的怀念与对美好记忆的追寻。它展现了梦境与现实交织的复杂情感,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思念和无奈。
意象分析:
- 西湖:象征着自然美与内心的宁静。
- 衣裳:代表着记忆中人物的印象,情感的寄托。
- 梦:象征着虚幻与追寻的欲望。
- 诗:象征着人类情感的表达与永恒。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西湖”象征什么?
- A. 现实中的风景
- B. 内心的宁静
- C. 逝去的时光
- D. 以上都对
-
诗人与梦的关系是?
- A. 现实
- B. 追忆
- C. 创造
- D. 逃避
-
诗中的“衣裳”代表什么?
- A. 物质
- B. 回忆
- C. 梦想
- D. 自然
答案:
- D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
- 苏轼的《水调歌头》
-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诗词对比:
- 李白的《静夜思》:表达乡愁与孤独感,与程滨的对时光的追忆有相似之处。
- 苏轼的《水调歌头》:同样是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但更侧重于对人事的感慨。
参考资料:
- 《现代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诗词概论》
- 《李白与他的诗歌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