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游 送春》

时间: 2025-01-26 06:51:24

絮飞花舞,红消香暗,楼外夕阳斜。

庭院深深,帘栊悄悄,春去到谁家。

梦回怕见梨花落,静掩绿窗纱。

不管莺愁,任它蝶怨,闲坐读南华。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少年游 送春
作者: 陈珍瑶 〔清代〕

絮飞花舞,红消香暗,楼外夕阳斜。
庭院深深,帘栊悄悄,春去到谁家。
梦回怕见梨花落,静掩绿窗纱。
不管莺愁,任它蝶怨,闲坐读南华。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柳絮飞舞,花儿在空中舞动,红色的花瓣逐渐凋谢,香气也变得淡薄,楼外的夕阳斜斜地照射着。
庭院深深,帘子轻轻垂下,春天已经离去,不知道去到了谁的家。
做梦时怕再见梨花的凋落,静静地掩上绿色的窗纱。
不管黄莺的忧愁,也不在乎蝴蝶的哀怨,悠闲地坐着读《南华经》。

注释

  • :柳絮,春天飘飞的柳树的绒毛。
  • 香暗:香气变得淡薄。
  • 夕阳斜:夕阳的光线斜斜地洒下,暗示时间的流逝。
  • 帘栊:窗帘和窗户。
  • 梦回:梦中回到过去。
  • 梨花落:梨花的凋落象征着春天的结束。
  • 南华:指《南华经》,道教经典,强调闲适的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珍瑶,清代诗人,以其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情感著称,常常描绘自然景色和生活中的细节,作品多富有哲理和人文关怀。

创作背景

《少年游 送春》创作于清代,正值春去夏来的时节,诗人在春天的变迁中感受到时光流逝的惆怅,并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对春天的留恋与思考。

诗歌鉴赏

《少年游 送春》是一首充满春天气息的词作,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与迅速流逝。开篇以“絮飞花舞”描绘春天的生机,紧接着通过“红消香暗”表现春天的凋零,生动地捕捉到春天的瞬息万变。诗人在诗中表现出对春天的眷恋与惆怅,尤其是“梦回怕见梨花落”,展现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时间无情流逝的无奈。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选择用“闲坐读南华”的方式来对抗外界的忧愁与烦恼,体现了一种道家的闲适和洒脱。通过对比“莺愁”和“蝶怨”,诗人揭示了自然界的生存状态与内心的宁静之间的张力,展现出一种超然的心态,应对生活的各种情感波动。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及对时光流逝的感叹,是一幅动人的春日画卷。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絮飞花舞,红消香暗:春天的柳絮飘飞,花儿竞相开放,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花瓣逐渐凋谢,香气也随之消散。
  2. 楼外夕阳斜:描绘夕阳西下的景象,暗示时间的流逝与春天的结束。
  3. 庭院深深,帘栊悄悄:庭院深邃,窗帘轻垂,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4. 春去到谁家:春天离去,令人惆怅,不知道它去了哪个地方。
  5. 梦回怕见梨花落:梦中回忆起梨花的凋落,表现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惋惜。
  6. 静掩绿窗纱:轻轻掩上窗纱,象征着对外界烦扰的屏蔽。
  7. 不管莺愁,任它蝶怨:不去关心黄莺的忧愁,任由蝴蝶的怨恨自生自灭。
  8. 闲坐读南华:悠闲地坐着,读《南华经》,表现了一种超然和淡泊的生活态度。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天的景象与人类的情感相结合,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春天的美与愁。
  • 拟人:将莺和蝶赋予情感,使自然界的生物更具人性化,增强了情感的共鸣。
  • 对仗:如“春去到谁家”与“不管莺愁,任它蝶怨”,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春天的离去与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展开,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恋恋不舍以及面对时间流逝的无奈。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致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深刻反思,体现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强调了人生的无常与内心的宁静。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天: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 梨花:象征着美好与脆弱。
  • 莺与蝶:象征着生命的愁苦与欢愉。
  • 南华经:象征着道家的哲学思想,强调内心的宁静与超然。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絮飞花舞”主要描绘了什么季节的景象?

    • A. 夏天
    • B. 秋天
    • C. 春天
    • D. 冬天
  2. 诗中提到的“南华”指的是哪本书?

    • A. 《道德经》
    • B. 《南华经》
    • C. 《论语》
    • D. 《孟子》
  3. 诗人对于春天的态度是:

    • A. 喜爱与珍惜
    • B. 漠不关心
    • C. 恨之入骨
    • D. 期待回归

答案

  1. C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表达春日的感慨与情思。
  •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描绘自然之美与人生哲理。

诗词对比

  • 《少年游 送春》与《如梦令》:两者均表达了对春天的留恋,但《如梦令》更偏向于个人情感的细腻描写,而《少年游 送春》则通过春天的景象反映了时间的流逝与内心的超然。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词人选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道教文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