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

时间: 2025-01-22 04:42:18

冉冉仙云下玉人。

天然色相远红尘。

霜娥月姊恁含颦。

淡扫妆成真国色,铅华洗尽见精神。

胭脂不是十分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冉冉仙云下玉人。天然色相远红尘。霜娥月姊恁含颦。淡扫妆成真国色,铅华洗尽见精神。胭脂不是十分春。

白话文翻译:

慢慢地,仙云飘落,映衬着那位绝世的美人。她的天然色彩与凡尘的喧嚣相隔甚远。霜娥和月姊都在此刻显得愁眉苦脸。淡淡的妆容勾勒出她的国色天香,洗净铅华后露出的精神气质更加动人。她的胭脂并非春天的全部美丽。

注释:

  • 冉冉:慢慢地,形容轻柔的样子。
  • 仙云:指美好的云彩,象征仙境。
  • 玉人:比喻美人,常用于古诗词中形容女子的美丽。
  • 天然色:指自然的色彩,不施粉黛的真实美。
  • 霜娥:指月亮,霜白的女子,形容月光如霜,冷清。
  • 铅华:指妆容,铅是化妆的材料,华是装饰。
  • 真国色:指真正的美丽,国色天香是形容女子的绝世美貌。
  • 胭脂不是十分春:暗示即使有妆容,也无法完全体现春天的美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尔士(约1640—1710),字道明,号梅溪,清代诗人,擅长诗词,作品流传较广,常以清丽脱俗的风格见长。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清代,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美和女性美的深刻理解。在当时社会背景下,女性的美受到高度重视,诗人通过对比妆容与天然美,表现出对真情实感的追求。

诗歌鉴赏:

《浣溪沙》通过对美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女性之美的深情眷恋。开篇“冉冉仙云下玉人”用“仙云”形容美人,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暗示她的美丽如同天上仙女般不食人间烟火。接着“天然色相远红尘”则强调了她的自然美与世俗喧嚣的距离,表现出诗人对纯净美的向往与追求。

“霜娥月姊恁含颦”一句,霜娥和月姊是诗人对月亮的拟人化,透出一种清冷与忧愁,似乎在映衬美人的孤寂。接下来“淡扫妆成真国色”,诗人认为真正的美不在于浓妆,而在于自然的风采,反映出对女性内在气质的欣赏。“铅华洗尽见精神”再次强调了去除铅华后的真实与精神,展现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气质。

最后一句“胭脂不是十分春”,则是诗人的一种感慨,虽然妆容能提升美丽,但却无法完全表达春天的生机与活力,突显出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认识与独到见解。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一种清新、自然的美感,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冉冉仙云下玉人:描绘美人如同仙女般轻柔降临,展现出她的优雅。
  2. 天然色相远红尘:美人的天然美与世俗的繁华形成鲜明对比。
  3. 霜娥月姊恁含颦:借助月亮的意象,表达一种孤独与愁苦。
  4. 淡扫妆成真国色:强调自然美的真实与不做作。
  5. 铅华洗尽见精神:去除妆容后,更能展现出内在的气质。
  6. 胭脂不是十分春:妆容无法完全表达春天的美好,暗含对自然美的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用“仙云”比喻美人,增强了诗的意象。
  • 拟人:将月亮拟人化,使其显得更具情感。
  • 对仗:如“淡扫妆成真国色,铅华洗尽见精神”,工整而富有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赞美自然美,强调内在精神的美丽,反映了诗人对外在妆容与内在气质的深思与思考,表达了对真、善、美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仙云:象征美丽、纯洁。
  • 玉人:代表绝世佳人。
  • 霜娥:象征冷清和孤独。
  • 国色:象征无与伦比的美丽。
  • :象征生机与活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冉冉仙云下玉人”中的“仙云”指的是什么?

    • A. 普通的云彩
    • B. 美好的云彩
    • C. 低矮的云层
    • D. 黑暗的云
  2. 诗中“天然色相远红尘”意指什么?

    • A. 美人不喜红尘
    • B. 美人在世俗中
    • C. 美人有自然的美
    • D. 美人是仙子
  3. 全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赞美妆容
    • B. 对美的追求
    • C. 表达孤独
    • D. 对春天的思念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倩女离魂》:描绘女性之美与情感。
  • 《春江花月夜》:同样关注自然美与人文情感。

诗词对比

  • 比较李白的《将进酒》,两者在表现美丽与豪放的风格上迥然不同,李白更为奔放,而陈尔士则细腻清丽。通过对比,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诗人的情感表达与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