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 其一 楼上愁和卿谋韵》

时间: 2025-01-26 22:46:32

赢得许多愁。

岁月悠悠。

秋风秋雨冷双眸。

欲赠湘君搴杜若。

难问芳洲。

长啸倚南楼。

霜鬓飕飕。

栏杆拍遍把吴钩。

惆怅归来无个事,又上灯篝。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浪淘沙 其一

楼上愁和卿谋韵
赢得许多愁。岁月悠悠。
秋风秋雨冷双眸。
欲赠湘君搴杜若,
难问芳洲。
长啸倚南楼。
霜鬓飕飕。
栏杆拍遍把吴钩。
惆怅归来无个事,
又上灯篝。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楼上的愁绪与对你(卿)的情感交织,愁苦的情感积攒了许多。光阴如流水般悠长,秋风秋雨使我的眼眸倍感寒冷。想要把美丽的杜若花送给湘君,却无从问起芳洲的去向。长啸着倚靠在南楼,白发飘飘,栏杆拍打着吴钩,感叹归来却没有什么值得留恋的事,又回到灯下独自思索。


注释:

  • :忧愁、烦恼。
  • 岁月悠悠:形容时间漫长而流逝。
  • 秋风秋雨:秋季的风雨,象征着孤寂和冷清。
  • 湘君:指湘江之神,寓意远方的恋人或朋友。
  • 杜若:一种植物,常用作赠送的花卉,象征美好。
  • 芳洲:指美丽的洲岛,常用来比喻理想的栖息之地。
  • 吴钩:古代的一种刀剑,象征战斗和豪情。
  • 灯篝:灯笼,表示夜晚思考的情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尤侗(约1511-1576),明代诗人,字士杰,号半山,江南人。尤侗擅长诗词,常以抒情见长,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风格清新婉约。

创作背景:这首《浪淘沙》的创作背景可能与作者个人的生活经验和情感密切相关,诗中流露出对逝去岁月的怀念和对逝去情感的追忆,反映了明代社会的动荡和人们的孤独感。

诗歌鉴赏:

《浪淘沙 其一》是一首情感丰富的词作,尤侗在其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诗的开头便交代了愁苦的主题,随着“岁月悠悠”的描写,愁苦感愈发浓厚,仿佛在诉说着作者内心的孤寂与不安。

秋风秋雨的描绘,加深了诗的愁绪,犹如一把无形的刀,割裂了诗人与外界的联系。此时,想要赠予湘君的杜若花虽美,却因无从问起而显得无奈,体现了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无力追求的矛盾心理。长啸倚南楼,似乎在向天际呼喊,表达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无助,结合“霜鬓飕飕”的描写,流露出岁月无情的痕迹。

整首诗在意象的安排上层次分明,情感的起伏引人深思。尤其是结尾“惆怅归来无个事,又上灯篝”,不仅强调了对往事的追忆,也暗示了对未来的迷茫,令人感受到一种深深的惆怅和无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楼上愁和卿谋韵:在楼上,我愁苦地与你倾诉情感的韵律。
  • 赢得许多愁:积聚了许多烦恼与忧愁。
  • 岁月悠悠:时光漫长而流逝。
  • 秋风秋雨冷双眸:秋风秋雨使我倍感寒冷,眼神中流露出忧伤。
  • 欲赠湘君搴杜若:想把美丽的杜若花赠予湘君。
  • 难问芳洲:却无从问起她的去向。
  • 长啸倚南楼:我在南楼长声呼啸,寄托我的情感。
  • 霜鬓飕飕:白发如霜,微风吹拂。
  • 栏杆拍遍把吴钩:我在栏杆上拍打吴钩,表达无尽的惆怅。
  • 惆怅归来无个事:归来后却没有值得留恋的事情。
  • 又上灯篝:再次回到灯下,沉思往事。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秋风秋雨”与“岁月悠悠”,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拟人:将秋风秋雨与忧愁结合,赋予自然以情感。
  • 比喻:以“吴钩”象征豪情,表现出对过往的追忆与感慨。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愁”字展开,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与对美好事物的渴望,表现了人在时光面前的无奈与孤独。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风秋雨:象征孤独与冷清。
  • 杜若:象征美好与思念。
  • 南楼:象征思念与归属。
  • 吴钩:象征豪情与过往。

每一个意象都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与情感的寄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岁月悠悠”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愉悦
    B. 愁苦
    C. 期待
    D. 宽慰

  2. “欲赠湘君搴杜若”中“杜若”指代什么?
    A. 一种鱼
    B. 一种花
    C. 一种酒
    D. 一种树

  3. 诗人通过“栏杆拍遍把吴钩”想表达什么?
    A. 对战斗的怀念
    B. 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C. 对往事的追忆
    D. 对朋友的思念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辛弃疾的《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 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

诗词对比

  • 尤侗的《浪淘沙》与辛弃疾的《青玉案》均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但尤侗更多的是抒发个人的孤独与无奈,而辛弃疾则带有豪放与激昂的情感。两者在情感基调上存在明显的差异,尤侗更为细腻婉约,辛弃疾则气势磅礴。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