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诗四十首 其三十九》
时间: 2025-04-29 03:14:4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海鲸乘扶摇,激水腾九旻。
退潮触泥沙,颅骨空嶙峋。
猛虎掉尾行,饮血不满唇。
跳哮逞雄攫,系首八尺缗。
赋命虽在天,成之亦由人。
嗟嗟灯上蛾,亦岂厌其身。
白话文翻译:
海中的鲸鱼乘着狂风巨浪,激起波涛直冲九天。
退潮时触碰泥沙,露出空荡的骸骨。
猛虎摇着尾巴走,饮血却不满嘴唇。
它在跳跃吼叫,展现雄姿,脖子上系着八尺长的缗绳。
虽然命运在天,但成就却要靠自己。
可叹那灯下的飞蛾,难道不厌恶自己的生命吗?
注释:
- 扶摇:指狂风,形容海鲸乘风破浪。
- 九旻:九天,形容高空。
- 颅骨:头骨,这里比喻残骸或遗骸。
- 猛虎:象征勇猛的力量。
- 掉尾:摇动尾巴,形容虎的威风。
- 饮血:比喻凶猛,常用于描述猛兽的行为。
- 八尺缗:指长缠绕,可能象征束缚或羁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基(1311-1375),字伯温,号靖节,元代著名的诗人、文学家和政治家。他曾参与反元斗争,后辅佐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其诗作多反映社会现实,具有深刻的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元末明初的动荡时期,社会矛盾尖锐,个体命运与时代的冲突是诗人关注的重点。诗中通过自然景象与动物行为的描写,表达了对人生命运的思考和对自我努力的肯定。
诗歌鉴赏:
《杂诗四十首 其三十九》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作,诗中通过对自然界和动物本能的描写,反映出人生的无常与奋斗的必要。开篇的“海鲸乘扶摇,激水腾九旻”,运用海洋的壮阔气势,表现了自然的力量与生命的奔放。接着“退潮触泥沙,颅骨空嶙峋”,则以残骸的意象,暗示生命的脆弱和无常,形成一种强烈的对比。
接下来的“猛虎掉尾行,饮血不满唇”则引入了猛兽的形象,表现出一种生存的残酷,暗示人类在社会竞争中的艰辛与血腥。而“赋命虽在天,成之亦由人”则传达了诗人对命运的思考,尽管命运的安排无法改变,但成就与否却在于个人的努力与奋斗。最后以“嗟嗟灯上蛾,亦岂厌其身”收尾,既表现了对生活的无奈,又引发了对自我价值的思考,展现了诗人深邃的哲学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海鲸乘扶摇:鲸鱼在狂风巨浪中遨游,象征自由与力量。
- 激水腾九旻:激起的水浪直冲天空,表现出气势磅礴。
- 退潮触泥沙:潮水退去,露出泥沙,暗示生命的消逝与残酷。
- 颅骨空嶙峋:骸骨的形象,象征着死亡与遗忘。
- 猛虎掉尾行:猛虎摇动尾巴,展现其威严。
- 饮血不满唇:饮血的行为,突出其凶猛与饥渴。
- 跳哮逞雄攫:表现出猛虎的张扬与力量。
- 系首八尺缗:象征着束缚与限制。
- 赋命虽在天:命运虽然由天安排。
- 成之亦由人:但成就却在于个人的努力。
- 嗟嗟灯上蛾:叹息灯下的蛾子,象征无知与盲目。
- 亦岂厌其身:蛾子难道不厌恶自己的命运?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海鲸”比作自由与力量的象征。
- 拟人:动物的行为和情感赋予其人性化特征。
- 对仗:如“饮血不满唇”与“跳哮逞雄攫”,增强了节奏和韵律。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和动物的描写,探讨了命运与个人努力的关系,强调在不可控的命运面前,人依然需要努力奋斗,彰显出诗人对生命的深刻思考与哲学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海鲸:象征自由、力量。
- 猛虎:象征勇气、凶猛。
- 蛾:象征无知、盲目追求。
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
海鲸与猛虎象征着生命的力量与挑战,而蛾则代表了对命运的无奈与自我迷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海鲸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自由与力量
- B. 脆弱与无常
- C. 勇气与斗志
- D. 盲目与追求
-
诗中提到的猛虎表现了什么特征?
- A. 温柔
- B. 勇猛
- C. 忧伤
- D. 迟钝
答案: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 《登鹳雀楼》:同样表现出对自然的赞美与人生的思考,强调了个人努力与理想的追求。
- 李白的《将进酒》:通过豪放的气概与对饮酒的欢愉,展现了对人生短暂的珍惜,和对命运的挑战。
参考资料:
- 《元代诗歌研究》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刘基与明代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