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济寺用恭行巳上人韵》
时间: 2025-04-28 03:15:0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偶从灵峰来,遂作双峰游。
双峰何峨峨,俯映耶溪流。
炎天正埃郁,欲往安所投。
喜见农事成,粳稻满中丘。
步入古寺门,信美无与俦。
渌池对径路,水木自深幽。
飞萝昌松柏,上有猿与候。
登楼散烦热,坐挹山绸缪。
更爱山下泉,泠泠泄阴沟。
青苔閟脩竹,竟日凉风留。
披轩眺西崖,焕若丹霞浮。
神剑去安之,起望空斗牛。
沉思终永夜,月白银潢秋。
白话文翻译:
偶然从灵峰而来,因此游览双峰。
双峰是何等的高峻,俯视着耶溪的流水。
炎热的夏天,空气闷热,我想去哪里避暑呢?
看到农田丰收,稻谷在丘陵间丰盈。
走进古寺的大门,真是美得无与伦比。
清澈的池水对着小径,水木葱郁而幽深。
飞舞的藤萝,茂盛的松柏,树上有猿猴和候鸟。
登上楼阁驱散烦热,坐下来品味山间的清凉。
更爱那山下的泉水,清澈流畅,流入阴沟。
青苔覆盖的修竹,整日都留着凉风。
披开窗户眺望西边的崖壁,宛如丹霞映浮。
神剑远去安宁,仰望天空中的斗牛星。
沉思在漫长的夜晚,月光如银在秋水中闪烁。
注释:
- 灵峰:指灵山,常与佛教、道教相关,象征神秘之地。
- 双峰:双峰指两座相对的高山,象征自然美。
- 炎天:炎热的夏天。
- 信美:真美,表示对古寺的赞美。
- 渌池:清澈的池水。
- 飞萝:悬挂的藤萝,形象生动。
- 神剑:象征理想或追求,远离尘世喧嚣。
- 月白银潢:形容月光照耀下的水面,清澈如银。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基,字梦溪,号季高,元代著名诗人,擅长山水诗和抒情诗,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具有浓厚的个人情感与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元代,反映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向往,表达了对安宁生活的追求和对丰收的喜悦。作品中展现了佛教文化的影响,体现了诗人对心灵宁静的渴望。
诗歌鉴赏:
《普济寺用恭行巳上人韵》是一首描写自然与心灵交融的山水诗。整首诗以“游”为线索,描绘了诗人偶然来到双峰,流连于古寺、清泉、青苔之间的情景。在炎热的夏天,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感受,展现了他对宁静与美好的向往。诗中描绘的双峰、清泉、古寺等景物,既是自然的景象,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寄托。
诗的开头,诗人从灵峰而来,表现出一种悠然的心境,随之而来的双峰则是美的象征,俯瞰耶溪,表现出一种宽广的视野和心胸。接下来的描写中,诗人对于农事的欣喜,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感激。在古寺的宁静中,诗人感受到了内心的平和,渌池、飞萝、松柏构成了一个清幽的环境,令人向往。
诗的结尾部分,诗人通过登楼和沉思,表达了对生命的深刻思考,月光下的银色水面,象征着清澈与宁静,进一步深化了整首诗的意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偶然从灵峰而来,遂作双峰游。——诗人偶然来到灵峰,决定游览双峰。
- 双峰何峨峨,俯映耶溪流。——双峰高耸,俯视着流淌的耶溪。
- 炎天正埃郁,欲往安所投。——炎热的夏天,空气闷热,想去找个地方避暑。
- 喜见农事成,粳稻满中丘。——看到农田丰收,稻谷在丘陵间丰盈。
- 步入古寺门,信美无与俦。——走进古寺,真是美得无与伦比。
- 渌池对径路,水木自深幽。——清澈的池水对着小径,水木葱郁而幽深。
- 飞萝昌松柏,上有猿与候。——藤萝盛开,松柏苍翠,树上有猿猴和候鸟。
- 登楼散烦热,坐挹山绸缪。——登上楼阁驱散烦热,坐下来品味山间的清凉。
- 更爱山下泉,泠泠泄阴沟。——更爱那山下的泉水,清澈流畅,流入阴沟。
- 青苔閟脩竹,竟日凉风留。——青苔覆盖的修竹,整日都留着凉风。
- 披轩眺西崖,焕若丹霞浮。——披开窗户眺望西边的崖壁,宛如丹霞映浮。
- 神剑去安之,起望空斗牛。——神剑远去安宁,仰望天空中的斗牛星。
- 沉思终永夜,月白银潢秋。——沉思在漫长的夜晚,月光如银在秋水中闪烁。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焕若丹霞浮”,比喻西崖的美丽,生动形象。
- 对仗:如“飞萝昌松柏,上有猿与候”,工整对称,增强了音韵美。
- 拟人:如“竟日凉风留”,赋予自然以生命,增强了诗的情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写自然景观,表达了诗人追求宁静、向往自然的生活态度,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双峰:象征高耸的理想与追求。
- 古寺:代表宁静与心灵的归宿。
- 清泉:象征生命的源泉与纯净。
- 青苔、竹:代表自然的生机与安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飞萝”指的是什么? A. 藤萝
B. 花朵
C. 树木
D. 草地 -
诗人在炎热的夏天想去哪里避暑? A. 古寺
B. 山下泉
C. 双峰
D. 灵峰 -
诗的结尾提到的“月白银潢秋”是指什么? A. 秋天的夜晚
B. 银色的水面
C. 明亮的月光
D. 以上皆是
答案:
- A
- B
-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庐山谣》
- 陶渊明《桃花源记》
诗词对比:
- 以上推荐作品均描绘了自然与心灵的关系,王维的山水诗中融入了佛教思想,与刘基的诗有相似之处;李白的豪放与陶渊明的恬淡各具特色,展现了不同的自然观和人生观。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刘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山水诗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