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仁宪谨荣寿又 其二》

时间: 2025-01-27 04:20:41

崧岳降神宰此间,仁心仁闻播乡关。

椿萱长茂祥麟毓,兰桂腾芳瑞凤还。

酒饮黄花倾北海,庭盈赤舄颂南山。

有功文教铭钟鼎,万古英贤共仰攀。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崧岳降神宰此间,仁心仁闻播乡关。
椿萱长茂祥麟毓,兰桂腾芳瑞凤还。
酒饮黄花倾北海,庭盈赤舄颂南山。
有功文教铭钟鼎,万古英贤共仰攀。

白话文翻译:

崧岳的神灵降临于此地,仁爱的心声传遍乡里。
椿树和萱草长势繁茂,祥麟在此滋养,兰花和桂花芬芳四溢,瑞凤也归来栖息。
我们饮着黄花酒,向北海倾杯,庭院中满盈着赤舄,赞颂南山的伟大。
有功于文教的声名铭刻于钟鼎之上,千古英贤都共同仰慕攀登。

注释:

  • 崧岳:指高山,象征神灵的降临。
  • 仁心仁闻:表达仁爱之心,仁爱之声。
  • 椿萱:椿树和萱草,象征长寿和繁荣。
  • 祥麟:传说中的祥瑞之兽,象征吉祥。
  • 兰桂:兰花和桂花,象征高洁和美好。
  • 黄花:指的是菊花,常用于敬酒。
  • 赤舄:赤色的鞋子,象征高贵。
  • 铭钟鼎:铭刻于钟鼎上,象征永恒的功名。

典故解析:

  • 崧岳:在古代文献中,崧岳常指高山,寓意神灵的栖息之地。
  • 仁心仁闻:源于对儒家伦理的推崇,强调仁爱的精神。
  • 兰桂腾芳:兰花与桂花常被用来比喻人才的美德与成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林玉文,清代诗人,以其诗作风格清新、情感真挚而闻名。他的作品常常富有哲理和人文情怀,关注社会与个人的关系。

创作背景:该诗作于庆祝长辈荣寿之际,表达了对长辈的敬爱与祝福,也反映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和人生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长辈的深切敬意和对美好生活的期许。诗中采取了丰富的自然意象,如“崧岳”、“椿萱”、“兰桂”,这些意象不仅美丽而且充满了象征意义,表现出生命的繁荣与长久。诗人用“酒饮黄花”体现了庆祝的氛围,黄花酒作为敬酒的对象,寓意着长寿和快乐。

整首诗的情感真挚,字句之间流露出浓厚的乡土气息和对传统文化的自豪感。诗人通过对自然的描绘,引导读者感受到生命的美好与希望,表达了对长辈的感激与敬仰。尤其在最后两句中,提到“有功文教铭钟鼎”,更是将个人的成就与社会的文化相结合,强调了文教的重要性和对未来的激励。

诗词解析:

  • 第一句“崧岳降神宰此间”描绘了神灵的降临,象征着吉祥的到来。
  • 第二句“仁心仁闻播乡关”表达了仁爱的思想,强调了人心的重要。
  • 第三句“椿萱长茂祥麟毓”以椿萱象征长寿,祥麟则代表吉祥。
  • 第四句“兰桂腾芳瑞凤还”表现美好生活的氛围,象征着人们对幸福的追求。
  • 第五句“酒饮黄花倾北海”意在庆祝,黄花酒寓意着长寿。
  • 第六句“庭盈赤舄颂南山”描绘了热闹的场景,南山象征着高尚的品德。
  • 第七句“有功文教铭钟鼎”强调文教的重要性,铭刻成就。
  • 第八句“万古英贤共仰攀”表现了对历史伟人的敬仰,传递了对未来的期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仁心仁闻”将心比作仁爱之声,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 对仗:如“酒饮黄花倾北海,庭盈赤舄颂南山”形成了对比和呼应,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象征:如“椿萱”、“兰桂”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意象,象征美好与吉祥。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的主题是对生命的赞美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同时表达了对长辈的感激之情。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诗人传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文化教育的重要性的认识,展现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意象分析:

  • 崧岳:象征着高耸的理想与目标。
  • 椿萱:象征着长寿与繁荣的美好愿望。
  • 兰桂:象征着高洁的品德。
  • 黄花:象征庆祝与长寿。
  • 赤舄:象征高贵与荣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仁心仁闻”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仁爱的思想
    • B. 忧国忧民
    • C. 自我反思
  2. “酒饮黄花”中的“黄花”象征着什么?

    • A. 生活的苦涩
    • B. 长寿与快乐
    • C. 失去与悲伤
  3. 诗中提到的“南山”指的是什么?

    • A. 自然山脉
    • B. 高尚的品德
    • C. 遥远的地方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长恨歌》 by 白居易
  • 《静夜思》 by 李白
  • 《春江花月夜》 by 张若虚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林玉文的《曹仁宪谨荣寿又其二》更注重对生活的庆祝与对长辈的尊重,而李白的诗则更倾向于抒发个人情感与思乡之情。两者都体现了古代诗歌对自然的赞美,但情感基调和主题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诗词鉴赏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