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见欢 春闺》

时间: 2025-02-04 16:57:01

新来燕子呢喃。

睡难酣。

又被邻姑催起,着春衫。

娇欲颤。

行还倦。

笑相搀。

同上小楼,闲倚、望归帆。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新来燕子呢喃。
睡难酣。
又被邻姑催起,
着春衫。
娇欲颤。
行还倦。
笑相搀。
同上小楼,
闲倚望归帆。

白话文翻译

新来的燕子在呢喃低语,我睡得很不安稳。
又被邻居的姑姑催促起来,
我只好穿上春天的衣衫。
身体娇弱,忍不住有些颤抖。
走路也感到疲倦,
却笑着和她相扶。
我们一起上到小楼,
闲闲地倚着栏杆,眺望归来的船帆。

注释

  • 呢喃:轻声细语,形容燕子叫声轻柔。
  • 睡难酣:形容睡得不安稳,酣:熟睡。
  • 邻姑:邻居的姑姑,指代邻里的长辈。
  • 春衫:春季的衣服,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 娇欲颤:娇弱得让人感觉到颤抖,表现出女主人公的柔弱。
  • 行还倦:走路时感到疲倦,说明身体状况不佳。
  • 笑相搀:微笑着互相搀扶,表现出亲密关系。
  • 闲倚望归帆:悠闲地倚靠着栏杆,眺望归来的船只,象征着期待和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万锦雯,清代女诗人,生平资料较为稀少。她的诗作多描绘女性的生活和情感,语言细腻,情感真挚,反映了当时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

创作背景

《相见欢 春闺》创作于清代,反映了女性在春天的闺房中的生活场景,表达了对春天的眷恋和对亲密关系的渴望。此时,清代的女性多被束缚在家庭中,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她们内心的情感世界。

诗歌鉴赏

这首《相见欢 春闺》通过描绘春日的情景,展现了女性的柔美与内心的细腻情感。开头的“新来燕子呢喃”,燕子是春天的使者,象征着新生和希望,给人以温暖的感觉。而“睡难酣”则表现了女性因思绪纷乱而难以入眠,进一步渲染了内心的柔弱与怅惘。邻姑的催促,暗示了社会对女性的期待与责任感。

“娇欲颤”和“行还倦”则展现了身体的疲惫与内心的脆弱,反映出女性在家务与社会角色中面临的双重压力。诗中通过“笑相搀”表现了女性间的亲密友谊,这种温暖的互动让人感受到生活的甜美与温馨。最后“闲倚望归帆”意象的出现,既象征着对外界的向往,也隐含了对归属感的期待。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生动的意象,展现了女性在春天的生命之美,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谊的珍视,反映了清代女性心灵深处的渴望与感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新来燕子呢喃:新来的燕子轻声叫唤,营造出春天温暖的氛围。
  2. 睡难酣:因思绪纷乱而难以沉沉入睡,表现了内心的不安。
  3. 又被邻姑催起:邻居的姑姑来催促,反映出女性在社会中的责任感。
  4. 着春衫:穿上春天的衣裳,象征着春天的到来与新的开始。
  5. 娇欲颤:娇弱的身体让人感觉到颤抖,表现女性的脆弱。
  6. 行还倦:走路时感到疲倦,反映出生活的压力。
  7. 笑相搀:与邻姑相扶相携,体现了女性之间的友谊。
  8. 同上小楼,闲倚望归帆:一起上楼,悠闲地眺望归来的船只,象征着对未来的期待和向往。

修辞手法

  • 拟人:燕子“呢喃”,赋予燕子人的情感特征。
  • 对仗:如“娇欲颤,行还倦”,形成韵律美感。
  • 意象:燕子、春衫、归帆等都是象征春天和希望的意象。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日的闺房生活,表现了女性的柔美与内心的情感波动,反映了女性在家庭与社会面前的复杂情感。诗歌不仅展现了对生活的热爱,也流露出对亲密关系的珍视和对未来的期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燕子:象征春天与新生。
  • 春衫:象征春天的温暖与生机。
  • 归帆:象征着希望与归属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新来燕子”代表什么季节?

    • A. 夏天
    • B. 秋天
    • C. 春天
    • D. 冬天
  2. “笑相搀”中指代的是什么关系?

    • A. 朋友
    • B. 亲戚
    • C. 恋人
    • D. 陌生人
  3. 诗中“闲倚望归帆”的意象主要表现了什么情感?

    • A. 失落
    • B. 期待
    • C. 忧伤
    • D. 愤怒

答案

  1. C. 春天
  2. A. 朋友
  3. B. 期待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纳兰性德的《木兰花慢》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李清照与万锦雯:两者同为女性诗人,均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女性情感,但李清照更多反映离愁别绪,而万锦雯则更注重春日的温暖与亲密关系。

参考资料

  • 《清代女诗人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李清照与她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