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令 咏香扑》

时间: 2025-01-26 02:34:04

疑是镜,又如蟾。

最婵娟。

红袖里,绿窗前。

殢人怜。

羞锦带,妒花钿。

兰浴罢,衬春纤。

扑还拈。

添粉艳,玉肌妍。

麝氤氲,香馥郁,透湘帘。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疑是镜,又如蟾。最婵娟。红袖里,绿窗前。殢人怜。羞锦带,妒花钿。兰浴罢,衬春纤。扑还拈。添粉艳,玉肌妍。麝氤氲,香馥郁,透湘帘。

白话文翻译:

疑似镜子般的面容,宛如月亮的光辉,最是美丽动人。红袖轻舞,绿窗映影,让人怜爱。羞涩的锦带,妒忌着花钿的华美。兰花沐浴后,衬托出她的纤细身姿。轻轻扑来,拈起那一抹粉色的娇艳,玉肌如玉般美丽。麝香氤氲,香气馥郁,透过窗帘飘散。

注释:

  • 疑是镜:形容女子的美丽如同镜中倒影。
  • 又如蟾:蟾蜍常与月亮相连,形容其光辉。
  • 红袖里,绿窗前:描绘女子的衣袖和窗前的环境。
  • 殢人怜:形容令人怜爱的娇美姿态。
  • 羞锦带,妒花钿:指女子的装饰物与自然花朵的比较。
  • 兰浴罢:形容她沐浴后娇艳的姿态。
  • 麝氤氲,香馥郁:形容香气的浓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叶纨纨,明代女诗人,生平不详,但她的诗作多描绘女性的美丽和情感,风格清新细腻。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明代,正值女性地位逐渐上升的时期,诗中展现了女性的柔美和生活情趣,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美的重视。

诗歌鉴赏:

《三字令·咏香扑》是一首描绘女性美丽与香气的诗作。诗中通过细腻的观察与丰富的想象,将女子的美丽与周围环境的和谐美妙结合在一起。起首两句“疑是镜,又如蟾”,将女子的面容比作明亮的镜子和月亮,引入了一种柔和而又神秘的氛围。继而通过“红袖里,绿窗前”的描写,进一步展示了女子的装扮和环境的优雅,形成了一个生动的画面。

全诗的情感基调是柔美与温情,尤其是在“羞锦带,妒花钿”这一句中,诗人通过对比展现了女子的妩媚与魅力,锦带与花钿的嫉妒,既是对美的赞美,也暗含着一种自信的女性意识。最后几句“麝氤氲,香馥郁,透湘帘”,则将香气描绘得极为生动,仿佛香气飘散在空气中,令人陶醉,进一步提升了整个诗歌的意象层次。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疑是镜,又如蟾:引入美丽的形象,暗示女子的容貌。
    • 红袖里,绿窗前:描绘女子的衣着与环境,营造氛围。
    • 殢人怜:强调女子的吸引力,令他人怜爱。
    • 羞锦带,妒花钿:展现女子的妆容与自信。
    • 兰浴罢,衬春纤:兰花沐浴后更加娇艳,暗喻女子的清纯。
    • 扑还拈,添粉艳,玉肌妍:细致描绘女子的妆容,玉肌如玉。
    • 麝氤氲,香馥郁,透湘帘:香气的描述,增添了诗作的情感和氛围。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女子的美貌比作镜子和蟾蜍的光辉。
    • 拟人:物品如“锦带”和“花钿”被赋予情感。
    • 对仗:如“红袖里,绿窗前”,对称工整,增强了音乐感。
  • 主题思想:讴歌女性的美丽与优雅,表达对生活的热爱与赞美。

意象分析:

  • :象征美丽与反射。
  • 蟾蜍:与月亮意象结合,象征光辉与神秘。
  • 红袖、绿窗:描绘环境与女子的结合,增添雅致。
  • 香气:象征内在气质与外在美的统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主要意象是什么?
    A. 镜子 B. 月亮 C. 香气 D. 以上皆有

  2. 诗中“羞锦带,妒花钿”体现了什么情感?
    A. 自卑 B. 自信 C. 悲伤 D. 幸福

  3. 诗歌的情感基调是?
    A. 悲伤 B. 冷漠 C. 柔美与温情 D. 激昂

答案

  1. D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诗词对比: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以女性视角描绘情感,但更侧重于内心的感受与思念,而叶纨纨的《三字令·咏香扑》则通过外在的美丽与香气展现女性的魅力,二者在表现手法上各有千秋,反映了不同的情感层次与审美取向。

参考资料:

  • 《明代女性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