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令 其二 闺怨,集唐词》
时间: 2025-01-25 17:55:4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香阁掩,泣残红。
绿阴浓。花淡薄,月朦胧。
人去去,云杳杳,恨忡忡。
空相忆,画楼东。
此时逢。消息远,锦书通。
万般心,千点泪,一时封。
白话文翻译:
香气四溢的阁楼被遮掩,泪水湿透了残存的花瓣。
浓密的绿荫下,花朵显得稀薄,月光也变得朦胧。
人们纷纷离去,云雾缭绕,心中充满了怨恨与愁苦。
只剩下我在这里空自思念,画楼的东面。
此时正逢佳期,消息却远隔重洋,信笺依旧传递着思念。
心中种种情愫,化作千点泪水,难以封藏。
注释:
- 香阁:指香气四溢的楼阁,暗示美好的环境和情感。
- 泣残红:泪水浸湿了残留的红花,表现出悲伤的情绪。
- 绿阴浓:浓密的绿荫,营造出一种幽静的氛围。
- 恨忡忡:恨意满满,心中充满怨恨。
- 锦书:指用美丽的信纸书写的信件,象征着思念的寄托。
- 万般心,千点泪:形象地表达了繁多的思念和无尽的眼泪。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董元恺,清代诗人,擅长词曲,作品多表达个人情感和人生感悟,其风格细腻而富有情感,常描绘闺怨之情。
创作背景:
《三字令 其二 闺怨》是董元恺对女性情感的细腻描绘,反映了当时社会中女性在婚姻与爱情方面的无奈与渴望。诗中充满了对离去之人的思念与怨恨,背景与当时的封建社会女性地位密切相关。
诗歌鉴赏:
《三字令 其二 闺怨》是清代诗人董元恺对闺怨情感的深刻描绘。整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写了一个女子在孤独中对爱人的思念与悲伤。开头的“香阁掩,泣残红”便突出了环境的幽静与内心的哀伤,暗示着女子在香阁中独自思念,泪水湿透了花瓣,象征着她的情感遭受了重重打击。
接下来的句子“绿阴浓。花淡薄,月朦胧。”描绘了一个朦胧的夜晚,浓密的绿荫和稀薄的花朵形成鲜明的对比,使人感受到一种生命的无常与美的流逝。此时,思念之情愈发显得浓烈,女子独自一人,愁苦地思念着远方的人,“人去去,云杳杳,恨忡忡”,这一句不仅表达了她的孤独,还显示出对离别的深恨。
最后几句“万般心,千点泪,一时封”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形象地表达了她内心的复杂感受和无法宣泄的情感。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情感,展示了一个女子在爱情面前的脆弱与坚韧,令人动容。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香阁掩,泣残红:在香气四溢的阁楼中,泪水湿透了残存的花瓣,暗示着女子的悲伤与孤独。
- 绿阴浓。花淡薄,月朦胧:浓密的绿荫下,花朵显得稀薄,月光朦胧,营造出一种幽静而惆怅的氛围。
- 人去去,云杳杳,恨忡忡:人们纷纷离去,云雾缭绕,心中充满怨恨,表达了对离别的无奈与愁苦。
- 空相忆,画楼东:空自思念,画楼的东面,描绘了女子对远方爱人的深切怀念。
- 此时逢。消息远,锦书通:在此佳期却收不到远方的消息,信件仍在传递思念,表现出她对爱情的渴望与无奈。
- 万般心,千点泪,一时封:心中万般情愫化为千点泪水,难以封藏,显示了情感的复杂与深厚。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泣残红”中的“残红”比喻女子的悲伤之情。
- 对仗:诗中使用了多处对仗,如“绿阴浓,花淡薄”形成鲜明的对比。
- 拟人:通过“万般心,千点泪”,赋予情感以具体的形象,使抽象情感更具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女子在离别后内心的思念与愁苦,表现出对爱情的渴望与无奈,同时也反映了当时女性的情感困境与社会地位的限制。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香阁:象征美好的环境,亦暗示着女子孤独的内心。
- 残红:象征失去与悲伤,表达了美好事物的流逝。
- 绿阴、花、月:三者共同营造出一种幽静而美丽的氛围,反衬出内心的孤寂。
- 云杳:象征着不可捉摸的思念与远方的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词的主要主题是什么? A. 离别的痛苦
B. 自然的美丽
C. 友情的珍贵
D. 生活的哲理 -
“人去去,云杳杳”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孤独与怨恨
C. 期待
D. 安宁 -
“万般心,千点泪”中“千点泪”是用来比喻什么? A. 快乐的眼泪
B. 思念的痛苦
C. 愤怒的泪水
D. 伤心的回忆
答案:
- A. 离别的痛苦
- B. 孤独与怨恨
- B. 思念的痛苦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温庭筠《常娥》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董元恺的《三字令 其二 闺怨》更加强调了孤独与思念的交织,李清照的作品则更为细腻,表现出对爱情的深刻感悟与女性的坚韧。
参考资料:
- 《清代词人研究》
- 《古代诗词鉴赏大典》
- 《李清照与她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