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 自南京还苏州道中作》
时间: 2025-01-27 04:02:1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临江仙 自南京还苏州道中作
三日匆匆来又去,去时先办归程。
蒜山如墨惠山青。
江南梅熟候,倏忽变阴晴。
窗外跳珠过急雨,溪声怒作雷声。
傍溪村舍画难成。
盈盈桑葚湿,两两水禽鸣。
白话文翻译:
三天匆匆而来又匆匆而去,出发时已经安排好归程。蒜山像墨一样浓黑,惠山则显得青翠。江南的梅子已经成熟,却忽然间天气变幻,阴晴不定。窗外雨珠急速跳动,溪水发出怒吼般的雷声。溪边的村舍画起来却很难成形。湿润的桑葚在阳光下闪烁,两两水鸟在鸣叫。
注释:
- 蒜山:可能指某个地方的山名,常用于形容山势。
- 惠山:指江苏省的惠山,因其风景优美而闻名。
- 梅熟:梅子成熟的状态,象征着丰收的季节。
- 倏忽:形容时间的快速变化,转瞬即逝。
- 跳珠:形容雨点落下时的样子,像珠子一样跳动。
- 盈盈:形容桑葚的水分充足,鲜嫩欲滴。
- 水禽:指水边的鸟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汪东,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以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他的诗作常常描写江南水乡的风景和人文,展现出浓厚的地方特色。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作者从南京返回苏州的途中,表达了他对江南自然景色的热爱以及对归途的感慨。正值梅子成熟的季节,诗中充满了生机与变化,反映了作者丰富的情感和细腻的观察力。
诗歌鉴赏:
《临江仙》通过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江南独特的自然风光和诗人的内心感受。开篇的“匆匆来又去”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仿佛诗人刚刚抵达,又要离开,充满了无奈与依依不舍。接着,诗人用“蒜山如墨惠山青”的对比,描绘出山色的浓淡,展现出江南的美丽风景。
“江南梅熟候,倏忽变阴晴”一句,生动地传达了天气的变化与季节的轮回,暗示着人生的无常。窗外的急雨与溪声的怒吼,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增强了诗的情感张力。诗的最后两句,通过描写“盈盈桑葚湿”和“两两水禽鸣”,营造了一种生机勃勃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整首诗情景交融,既有对自然的细腻描写,又渗透着对人生变化的哲思,展现了汪东作为诗人的深厚功力与敏锐的观察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三日匆匆来又去:表达了时间的流逝与匆忙,暗示诗人心中对归途的期待与不舍。
- 去时先办归程:说明诗人在离开前已事先安排归程,体现了他对未来的规划。
- 蒜山如墨惠山青:对比两山的色彩,表现出江南独特的自然风貌。
- 江南梅熟候,倏忽变阴晴:描绘梅子成熟的时节,天气却瞬息万变,反映出自然的不可捉摸。
- 窗外跳珠过急雨,溪声怒作雷声:通过生动的比喻,传达出急雨的急促和溪水的湍急,增强了诗的动感。
- 傍溪村舍画难成:表达诗人在这个景象中难以将美景尽情描绘出来的无奈。
- 盈盈桑葚湿,两两水禽鸣:最后的景象描写,展现出江南的生机与活力。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蒜山如墨”,形象生动地描绘出山色的深邃。
- 拟人:如“溪声怒作雷声”,赋予自然以情感,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对仗:如“盈盈桑葚湿,两两水禽鸣”,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音韵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江南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热爱,对生活的感悟,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对人生变幻的思考。
意象分析:
- 蒜山、惠山:象征着江南的自然风光,体现了地方特色。
- 梅子:象征丰收与希望,传达出时光的流转和生命的延续。
- 雨、溪声:象征着自然的力量与变化,反映出人生的无常。
- 桑葚、水禽:象征着生机与活力,展现了自然的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蒜山”与“惠山”的对比,主要表现在什么方面? A. 颜色
B. 高度
C. 形状
D. 位置 -
“倏忽变阴晴”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开心
B. 失落
C. 对自然变化的感叹
D. 对人情冷暖的感慨 -
诗中“盈盈桑葚湿”所传达的意象是什么? A. 干旱的土地
B. 丰收的季节
C. 冬天的寒冷
D. 春天的温暖
答案:
- A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 by 张若虚
- 《江南春》 by 杜甫
诗词对比:
- 《春江花月夜》:同样描绘江南的美妙风景,表现出对自然的陶醉,但更多地融入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 《江南春》:同样展现了江南的春光,情感更加浓烈,意象也更加丰富。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名篇导读》
- 《清代诗人研究》
- 《江南文化与诗词》